Meta擬分散對輝達的依賴 轉用Google AI晶片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Meta研議導入Google自研TPU晶片,以降低對輝達(Nvidia)算力的依賴,面對市場對於「去單一供應商化」的疑慮,輝達正面回應,強調其GPU平台在技術上「領先業界一個世代」,試圖將競爭焦點從單一晶片效能轉向完整的生態系優勢。

Meta正與Google洽談一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計畫最快於2026年透過Google Cloud租用TPU(張量處理單元)算力,並研議自2027年起在自家資料中心部署該款晶片,Meta似乎想分散對輝達GPU架構的依賴,尋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此消息一出,引發投資人對輝達在AI伺服器市場「獨大格局」恐遭侵蝕的擔憂,導致輝達股價盤中一度受挫,隨後在公司出面喊話後跌幅收斂。

1764124589511
近期市場消息指出,Meta正與谷歌洽談一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計畫最快於2026年透過Google Cloud租用TPU(張量處理單元)算力,並研議自2027年起在自家資料中心部署該款晶片。(圖/Google

延伸閱讀:

惠普啟動轉型!HP宣布預計裁員約6千人 加速發展AI業務

針對外界解讀競爭升溫,輝達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輝達透過社群平台表示,對Google在AI領域的進展感到欣喜(delighted),並強調雙方仍維持緊密的供應合作關係,試圖淡化市場對於「零和博弈」的解讀,然而,輝達同時展現強硬的技術底氣,重申其GPU平台是目前唯一能支援各種運算環境與所有AI模型的通用型基礎設施,認為無論是現行的Blackwell架構或後續產品,在效能與應用彈性上均「領先業界一個世代」(a generation ahead),意在鞏固其作為企業AI基礎建設「預設選項」的品牌形象。

與輝達GPU強調的高通用性不同,Alphabet旗下Google推出的TPU屬於針對特定AI工作負載設計的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TPU主打成本優勢與能源效率,對於重視資料主權與特定模型訓練的企業而言,正逐漸成為可行的替代選項。

對Meta而言,導入Google TPU具備雙重戰略意義,一方面能在資本支出高漲下爭取更佳的「效能成本比」,另一方面則可透過多元供應商策略(Multi-vendor strategy)降低對單一業者的依賴風險,並增加談判籌碼。

美國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推動自研晶片或採行多元架構已成定局,Meta的舉動並非個案,而是反映了整體產業對AI基礎設施採購策略的轉變,儘管短期內市場對輝達成長動能雜音增加,但輝達目前在AI加速晶片市場仍握有逾九成市占率,未來的競爭將不再僅限於單一晶片的效能比拚,而是演化為涵蓋「雲端平台、專用晶片、軟體工具鏈(如CUDA)與生態系黏著度」的綜合實力戰。

資料來源:The InformationCNB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