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涯領航】科技業「演算法之源」 數學系人才如何成為AI決策奠基者?
媒體中心/台北報導
在數位經濟與AI席捲全球的時代,大數據、演算法、晶片設計與金融科技等領域持續擴張,數學系畢業生因具備強大邏輯思維與數理能力,成為科技業中最稀缺且高價值的核心人才。
然而,現代科技業所需的數學人才,已從過去的「純粹理論研究者」轉變為能夠掌握計算工具和數據應用的專家。數學系學生必須認知到這項關鍵轉變,將深厚的理論基礎與產業需求結合,才能在科技業中創造卓越的職涯。

核心轉變:傳統與現代數學人才的差異
傳統的數學系訓練,著重在抽象代數、微積分、機率論等基礎理論,強調數學證明與嚴謹邏輯,抽象邏輯、嚴謹推導、模型構建能力,正是解決複雜 AI 演算法、金融量化交易、以及高階數據科學問題的根基。
只不過,現代科技業的需求已從「理論證明」轉向「計算實現」和「模型應用」。像是軟體、AI演算法設計,需要將數學邏輯轉成程式碼;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需將統計、線性代數化為模型;金融科技及風控模型則需運用機率、隨機過程、最佳化。
數學系學生若想進入科技產業,必須具備 能把理論轉為工具、把邏輯轉為產品的能力。
超前部署:鎖定「計算」與「統計」的交集
數學系學生若想順利進入科技業,應在大學期間鎖定以下核心技能進行準備。
- 強化程式設計與數值計算能力
計算是將數學理論轉化為產業價值的必要手段。
核心技能深化:熟練掌握 Python(數據科學標準工具)和 C/C++(高效能運算或量化交易)。深入學習數值分析、優化理論等課程。
演算法實作:積極修習資工系的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並嘗試將學到的數學模型(如蒙地卡羅方法、線性規劃)實際編寫成程式碼。
- 跨領域選課與應用知識積累
選擇一個具體應用領域,將數學工具落地。
跨領域課程建議:
- 統計學系-高等機率論、統計推論、迴歸分析、機器學習。
- 資訊工程學系-資料庫管理(SQL)、電腦視覺、深度學習。
- 財務金融學系-衍生性商品、數理金融、計量經濟學。
實戰經驗:參與數據分析競賽(如 Kaggle)、金融量化交易模擬或在科技公司擔任數據分析助理的實習,展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系獨有優勢:科技業的「模型與邏輯」專家
即使畢業前沒有特別規劃,數學系的核心訓練仍賦予畢業生進入科技業的強大優勢。
- 終極的抽象與邏輯思維:數學人習慣處理高度抽象、沒有具體物理意義的概念,這使得他們在面對複雜系統的建模、推導和高維數據的理解時,比其他工程師更具優勢。
- 強大的模型構建能力:科技業的核心在於透過模型(演算法)預測未來。數學人能從基礎原理設計出更穩健、更具解釋性的模型,無論是在AI晶片的效能優化、半導體良率預測,還是在金融交易風險控制中,都極為關鍵。
- 快速掌握新技術的核心:由於所有技術的底層都是數學,數學系畢業生能夠迅速理解並掌握新的演算法(如最新的神經網路結構、加密技術或區塊鏈原理),具有極高的學習遷移效率。
大學網執行長胡志彬表示,台灣的科技業,特別是金融科技、半導體製程優化領域,對於對能夠把複雜問題數學化,並提供量化解決方案的人才需求不斷攀升,除了工程師之外,也需要能看懂資料、設計模型、優化流程、打造演算法的數理人才,數學系學生應強化運用微分方程或矩陣代數來優化現有的工程模型,證明自己具備從最深層次理解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眾多工程背景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