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宣示推動智慧電動車!擘劃九大軸帶、有望創造逾4000職缺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為加速雲林縣「農工商科技城」轉型,並積極呼應國際淨零碳排趨勢,縣府依循國土計畫,正式宣布於斗六市南側、雲科大周邊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該計畫為雲林縣九大產業園區科技發展軸帶的核心項目,將主軸引入智慧電動車及產業 AI 化等策略性產業。縣長張麗善偕同雲科大、電動車聯盟等代表共同宣示,預計此計畫將創造逾4000個就業機會,年產值上看 150 億元,全力打造斗六智慧生活城。

張麗善再次向鄉親宣示,縣府正積極推動「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以實現斗六智慧生活城的願景。此計畫繼今年 6 月 30 日完成縣都委員會審議後,已送請中央內政部都委會,並排定於 12 月 16 日進行專案審查。表達了對審查順利通過的高度期待,希望能加速斗六電動車產業應運而生。
張麗善進一步說明,此園區的推動策略,是基於淨零減碳的永續趨勢,將雲林科技大學的研發能量、在地成熟產業鏈,與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的趨勢需求緊密結合,共同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朝「農工商科技城」目標邁進。她強調,園區開發的關鍵效益在於提供優質的在地就業機會,讓雲林子弟能夠留在故鄉發展,同時也為縣內九大產業園區的開發奠定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縣府藉此向大眾展現打造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堅定決心與具體作為。
延伸閱讀:
中國全固態電動車電池邁重大里程碑 首條量產線啟動、續航可望翻倍
小米電動車翻紅!Q3獲利達7億人民幣、年銷量上看40萬輛

城鄉處長林長造表示,本計畫以引入「智慧電動車」及「產業AI化」等策略性產業為主軸,預計可創造約4,100個就業機會,年產值上看150億元,並規劃70公頃產業專用區供電動車相關產業使用。這不僅是雲林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契機,更有助於達成「育才、留才、攬才」目標,緩解高齡少子化與人才外流,並配合本縣九大產業園區之發展,加速周邊產業升級轉型,攜手打造農工並進、永續共榮的雲林。
雲科大校長張傳育回應,雲科大在教育部經費的支持下,設置有電動車及AI人才培訓基地,在電子系中也成立電動車學程,從人才培育到老師研發成果的落地,雲科大都有很好的規劃,串聯縣府推動的「斗六智慧電動車創新產業園區」開發,有助於把人才留在雲林,也可吸引相關產業鏈進到雲林,創造雲林的繁榮。
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理事長葉儀皓指出,台灣電動車產業聯盟會選擇坐落在雲科大,就是看重雲科大在電動車實驗室,以及它可以落地的論文,現在再加上產業園區的驗證場域及量產,甚至要輸出到國外去,前景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