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科技考古|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中國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相貌「復原圖」引發關注,團隊採用數位修復且配合顱骨及基因數據,同時發現史書記載「暴斃而亡」恐是服用丹藥過量,不僅引發歷史迷們熱烈討論,也颳起了科技考古旋風。

示意圖:取自123RF

科技考古研究已經成為一種新興技能,為了提供考古學研究的正確資訊,必須避免實驗誤差、強調量化主軸、提升改良研究等各種方式,逐漸取代過去透過個人分析的再現視角,容易因為過度解讀影響分析結果。

更多新聞:No Code打造LINE AI的使用者利弊|漫談【主筆室】

我們將考古學與科學技術彼此融合且不斷深化,除了應用人們熟知的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地質學等研究方式,如今也將生命科學、應用生物學相關學理的最新技術納入古代遺存的分析研究,透過堅實的科技數據進行還原,也讓科技考古得以重塑歷史。

此次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團隊」,透過專門適用於古代DNA的捕獲探針,在北周武帝肢骨樣本擷取大約100萬個基因位點,藉此還原北周武帝頭髮、瞳孔、皮膚等生物特徵,最終「描繪」出宇文邕頭像。此外,宇文邕在北伐路上突然「暴斃」,歷史記載「死因不明」,卻由這次考古發現,可能是「慢性砷中毒」。

考古人員針對歷史遺跡進行考察,往往容易碰到重大意外,例如為了挖掘埋藏在地底深處或是高處坑壁文物,不慎導致坑壁坍塌或是土石活埋,這類重大工安意外時有所聞。然而,透過科技考古的探測儀器,某種程度不再讓考古學者以身犯險,也能相對保障文物能夠重見天日。   

科技考古已經蔚為潮流,在學理上形成客觀分析,引領世人重見歷史,也能突破歷史框架。

瀏覽 2,50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