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eb3.0 協會周年前夕-臺灣政府的三大反思|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香港為推動Web3生態系去年正式成立「香港 Web3.0 協會」,目前已經整合政府與民間的創科界立法議員、產業領袖以及多家中港金融科技公司,目的在於鎖定「Web3」與「虛擬貨幣」兩大指標,眼看區塊鏈人才分佈於香港、中國及新加坡等,也該反思臺灣如何成為Web3的應許之地。

圖片:取自香港Web3.0 協會官方網站

香港金管局以「穩定幣」形式發行「數位港元」,此舉已為香港超前部署,能在虛擬市場搶得先機,也與部會制定後續流程。相較臺灣行政院僅指示金管會擔任虛擬貨幣主管機關並以「投資人保護」、「商品上下架審查」、「客戶資產與平台資產分離」作為監管,符合國際監理趨勢,市場布局卻略顯不足。

更多新聞:Web3「生態系」的網路民主|漫談【主筆室】

「香港 Web3.0 協會」點出臺灣Web3開發市場的基本困境,區塊鏈技術至今鮮少普以及應用的關鍵,給予國內未來Web3發展指引一條明路,需在人才外流、產業守舊、技術外包等結構問題上徹底改進。

壹.人才外流

臺灣就業市場的「人才外流」,受到薪資偏低而產生排擠,由於國內大多集中在硬體產業(跳脫軟體產業),前往中國尋求較高薪資而被挖腳,迫使區塊鏈人才無法根深蒂固。臺灣新創企業首當其衝,由於目標市場有限,又無長期資源挹注,加深Web3發展弱化。

貳.產業守舊

臺灣硬體產業過於守舊,雖是經濟命脈但相對保守,例如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智慧手機及電腦核心動力,當台積電投入精力資源,也在全球化下加速各國依賴程度。反之,國內始終還是關注硬體錯失Web3啟航時刻,當年Web2(社交媒體等)橫空出世,以韓國等鄰近國家相比,臺灣就已高下立判顯得落後。

參. 技術外包

臺灣企業Web3生態系也面臨到技術門檻,當企業主視為專案開發(短期產品的運作模式),想以外包免除管理工程團隊的人事成本,成為國內公司面對嶄新技術領域的營運通病,考量降低整體管銷。另外,人才技術的學校養成不僅罕見,導致產業實務嫁接產生斷層,迫使公司只能在有限技術人才之下惡性循環。

臺灣發展Web3必須急起直追在亞洲國家成為應許之地,政府除了符合國際監理趨勢,市場布局也須兼顧,共同解決人才外流、產業守舊、技術外包的結構問題,強化人力流動、產業轉型以及培植技術,才能掌握Web3發展成為亞洲第一。

瀏覽 1,834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