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的產業應用|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無人機中的「機」廣泛代表飛機飛行器,主要特性不必人為駕駛,目前僅須透過人為控制,英文翻譯「Drone」雄蜂代表的是聽命行事。無人機的起源可追溯1914年著名美國發明家和企業家Elmer A. Sperry,他發明了世界上首個自動陀螺穩定器,成功展示無人飛行,獲得富蘭克林研究所獎章,也開啟了無人機歷史序幕。

示意圖:取自123RF

無人機崛起後廣泛用於各大領域,也逐步改變人類生活,例如娛樂、運輸、農牧、搜救、國防等產業,都可以看到無人機的身影,應用層次相當廣泛,產業發展不容小覷,儼然已經成為國際市場。若要強化無人機自控模式,必須仰賴科技智慧。

更多新聞:撇除美科技   中國「信創計畫」有效?|快評【主筆室】

臺灣在智慧無人機發展的利基點包含資訊及通訊技術以及半導體產業,加上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完整,包含無人機電池、AI控制晶片、微處理晶片、攝影鏡頭組裝、影像處理晶片等,都是系統整合優勢,成為研發成本管控後盾,我們正以產業發展優勢,搶攻無人機之智慧飛控技術的新藍海商機。

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簡稱亞創中心)自2022年揭牌,嘉義成為臺灣第一座無人機國家隊,目前已經聚集中科院、國科會南管局與全國將近50家無人機相關產學研單位,已是全世界進駐最多無人機產官學研的研究中心。

國產無人機實現將要推廣國際,目前縣府正在集結組成「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串接無人機各項材料、動力、馬達、晶片,還有軟體控制系統等,期望藉由聯盟合作,解決共通性問題,促使無人機關鍵零組件自製,提高其性能及可靠性,供應鏈攜手進而量產整機輸出,不僅擴展國內市場,也能打通國外通路。

無人機歷史序幕宛如一部人類發展史,同樣隨著科技智慧改變既有樣貌,臺灣已經具備搶攻無人機之智慧飛控技術的科技實力,加上來自各地官學研的研究人才通力合作,相信「國機國造」的無人機國家隊指日可待。

瀏覽 3,79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