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下扎根/從人才大戰走向彼此共好 李宗翰:AI+SDGs使科技與永續雙贏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隨著先前AI教父──輝達CEO黃仁勳宣告將設置總部於台灣北士科,並釋出優渥薪資條件大舉招募人才,引發台灣業界一片震盪,各界擔心未來國內相關科技人才是否會有告急的疑慮?有鑑於此,1111人力銀行今(10)日舉行直播論壇,以《科技海嘯!輝達來台設廠,引爆缺工危機?!未來科技人才如何從教育向下扎根》為題,廣邀各界來賓共同作深入探討,與會的淡江大學AI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則對此表示,期待AI+SDGs能成就科技與永續雙贏。

眼看人才爭奪戰的趨勢無法避免,李宗翰指出,台灣雖是AI硬體大國,但在軟體部分仍有諸多部分要努力,此外,由於人才需要培育,之於台灣而言是挑戰也是契機,未來不僅需要「搶人才」,還要「養人才」及「留人才」。李宗翰也直言,日後會有更多學生走向AI領域並將其作更廣泛多元的應用,對於學校端來說,會生成「正向壓力」。為因應AI需求,生成各種面向和專業的嫁接、 結合不同領域將成必然。而淡江大學也以「AI+SDGs = 無限大」為口號,期待在培育人才之際,除了具備AI相關技術的專業,在永續倫理上也能具備一定素養,日後在實際操作時,能使其更進一步思考其背後的社會目標。

李宗翰回應,由於淡江早早就留意並了解到AI的重要性,因此早在2022年GPT問世前,就搶先落成了淡江AI創智學院、並揭示將積極打造智慧校園的願景。而後隨著AI的熱度持續發酵, 如今淡江大學在線上有超過300門AI課程及微學程,推動學生考取知名企業,如:微軟及輝達(NVIDIA)相關證照、全球通用,配合產學合作、實際進入企業實習,能和企業界有緊密結合,協助學生能站得更穩,為公司企業及社會有所貢獻,讓產、官、學、研各界,不只是人才大戰的競爭,而是「彼此共好」。
延伸閱讀:
科技向下扎根/實習有助縮短學用差距 李厚毓:企業更愛有AI素養與實作人才
科技向下扎根/面對AI時代 張盈霏:培養學生實戰思維與應用力
若是非本科系專業,究竟能否跨足AI領域也是許多人的疑問,李宗翰指出,其實AI是一塊相當特別的領域,但沒有「特別專長」,也因此,淡江在課程規劃上著重於「跨領域」,此外,也依據學生想要考取的證照,來推薦相關課程。淡江大學的「AI人才培訓中心」也攜手台北市電腦公會與數發部數位產業署,為企業做「訂單式」的培養、協助訓練HPC(高效能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能力,培育業界即戰力,相關課程也開放共享給合作的高中及企業,投資未來。
李宗翰也提及,現今AI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走向AGI(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像淡江機器人團隊連續13年得到世界冠軍,就是一項相當傑出的實例。然而,李宗翰也強調「業界」和「學界」的思考模式仍有一定差異,前者需要即戰力、後者培育基礎力但實際應用仍需時間累積,也因此再次強調跨領域的重要性。站在學界的角度,他也期待未來在AI方面能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享有更多自由度,「高等教育宜主動擁抱AI」,也鼓勵國內的趨勢能從AI單點式應用,走向一個相對更為完整的AI生態系,讓「智慧、永續、人文」做結合。
瀏覽 18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