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下扎根/黃雅萍:數發部攜輝達等10大廠、3階段AI活動培育高中生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面對輝達在台將擴大徵才的旋風,未來勢必產生科技人才大遷徙,造成人才短缺現象。1111人力銀行結合《科技島》和財團法人AI人工智慧學院,舉辦「AI幫助各行業」系列論壇,首場論壇探討未來科技人才如何從教育向下扎根。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表示,數發部攜手輝達、Google等10家國際大廠,辦理「高中生AI扎根系列活動」,以3階段培訓課程培育人才。

針對目前企業端會遇到「用人」的問題,包含不知道「AI人才的定義」,政府如何因應?黃雅萍指出,數發部透過「算力池、資料、人才、行銷、資金」5大政策工具,發展AI產業,全面推進數位經濟發展,其中有關人才部分,希望能多培育跨域人才、應用人才。而為了縮短業界找人成本,以及對人才認知差距,已與人工智慧學校等民間機構合作,針對電腦視覺、自然語言等主流應用領域,研擬「AI人才認定指引」。
延伸閱讀:數發部擬AI人才認定指引、培養3類人才 臺灣AI語料庫將釋出首波資料
黃雅萍提到,「AI人才認定指引」將AI人才分為3大類,包含「研究型AI人才」、「開發AI型人才」、「AI應用型人才」,其中,研究型人才具備AI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人數最少,多待在科技公司;開發型人才指的是能使用現成工具訓練AI模型;應用型人才最廣泛,是指能運用AI工具提升產業生產力,各行各業都有需要,7月底會發布相關架構,盼協助企業識別職缺所需AI人才。
黃雅萍說,該指引希望對接大學學程、國內外證照等,讓業界了解該如何開缺、可以開出多少薪資,如開發AI型人才對應的職缺可能是機器學習工程師,AI應用型人才對應AI轉型應用規劃師等等,人才也會知道該修習哪些學程、提升哪些能力,以此縮短業界和人才的認知鴻溝。
至於數發部如何育才?黃雅萍表示,政府都有相關資源協助,過去透過產學合作,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了解業界需求,目前又進一步以戰代訓,由業界出題、學生解題;前2年向下扎根,攜手AWS、Google、Intel、Microsoft、輝達、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神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國際大廠課程合作,辦理「高中生AI扎根系列活動」,針對高中生開辦3階段培訓課程。
黃雅萍說,第一階段為「AI線上課程」,每年約可培育3~4000人,修畢會取得修課證明;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生,會進入第二階段「AI應用實作營」,用AI技能實戰企業創意專案,每年約可培育300人;第三階段為「企業參訪」,可以和國際大廠高層對談,深入了解AI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與發展,提前探索未來職涯,盼以系列活動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培育未來AI應用人才,且活動對象不限於資訊領域學生。
對於非本科系學生、已畢業青年該如何找到學習資源?黃雅萍說,數發部推動「數位青年T大使」,針對畢業後3年內仍待業的青年,與企業合作,由業師帶領青年接軌實務,並取得國際證照,養成數位種子人才。
黃雅萍提到,該培訓過程共計3個月,一開始以通識方式瞭解訓練內容、職場倫理等,後面會到企業實習,實質參與數位轉型工作,每間企業約有5~10個T大使,讓同儕之間彼此學習,成效非常好,這些T大使有85%為非本科系學生、留任或創業者超過50%。
瀏覽 19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