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來襲!晶彩科技王子越:產業挑戰與機會並存 三大生存戰略應戰

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隨著AI熱潮持續升溫,不僅科技巨頭持續擴張人力版圖,台灣本土企業也正積極應對AI帶來的變革浪潮。晶彩科技設備事業群總經理王子越接受《科技島》專訪時指出,AI不只是話題,更是設備產業能否升級轉型的關鍵驅動力。她也分享公司在AI人才布局、技術應用與產業生態系建立上的觀察與建議。

1 9
晶彩科技參加顯示器產業年度盛會Touch Taiwan 2025。(圖/晶彩科技提供)

輝達來台設總部是雙面刃:加速升級也加深中小企業壓力

對於輝達(NVIDIA)宣布將在台灣設區域總部,王子越表示,這是一項機會與威脅並存的重大事件。NVIDIA 的投入等同於宣示台灣是「亞洲AI戰略中心」。

「AI熱潮的確能帶動台灣半導體、封測等產業升級,對我們這類以AOI為主的設備公司來說,有利於客戶更快速導入AI技術,也使我們的產品更具市場接受度。」

王子越指出,輝達的進駐將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加速台灣成為國際AI發展熱點,也可能為本地廠商爭取技術合作與資源申請機會。然而他也坦言,中小企業將首當其衝面臨人才斷層。

「輝達一開口就要招募上千名工程師,提供的起薪遠高於中小企業,讓許多優秀人才還未畢業就已被預定,中小企業恐只能挑選『剩下的人』。」

更嚴峻的是,實習與培訓成本高昂,若最終只是為大型企業「作嫁衣裳」,對本土企業無疑是沉重壓力。

另一點值得擔憂是,如果NVIDIA結合系統廠(如緯創、鴻海)推出高度整合的「AI製造解決方案」,會讓AOI被當作一個可被整併的小模組。本地AOI廠商若沒有強調差異化或核心價值,可能變成只是「配件提供者」。

AI布局三階段:從應用導入到跨域平台化

面對AI技術的迅猛發展,台灣本土自動光學檢測(AOI)企業若要持續維持國際競爭力,勢必要擺脫「跟著學、做表面」的思維。王子越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將AI深度融入企業核心,轉化為長期競爭優勢,而非僅停留於行銷話術或單一功能強化。

2award
晶彩科技設備事業群總經理王子越上台領取GPA獎項-「顯示器元件產品技術獎」(Gold Panel Awards)。(圖/晶彩科技提供)

台灣AOI產業應從三個層面展開策略部署:短期內,應聚焦於既有產品線的「AI武裝化」,透過快速導入AI模型來提升檢測辨識率、降低誤判與人力成本;中期則須投資演算法研發與數據積累,建立具備自研能力與資料護城河的技術體系;長期目標則是從設備供應商升級為AI AOI生態系的整合中樞,提供具備平台化能力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透過這三層次戰略,台灣AOI廠商可在全球AI化製造趨勢中,搶占關鍵領導地位。

下半年AI人力招募聚焦三大領域

王子越指出,晶彩科技下半年在人力招募方面,將聚焦於AI自動化光學檢測相關領域。由於AI應用快速進展,半導體與顯示器產業對檢測精度與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司在人力配置上主要集中於「核心技術研發」、「產品專案管理」、「前線應用與客戶支援」三大面向,藉此加速技術商品化與實際落地應用。

延伸閱讀:
科技向下扎根/從人才大戰走向彼此共好 李宗翰:AI+SDGs使科技與永續雙贏
科技向下扎根/人才培育應從法制面出發 葛如鈞盼政府盡快推動「AI基本法」
科技向下扎根/孫大千:台灣想成為AI軟體大國 教育是首要第一步

軟硬整合需深化,資料保密與高客製化是難題

隨著AI技術逐漸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台灣本土自動光學檢測(AOI)設備廠商也積極導入AI進行產品優化。然而,王子越一針見血點出,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最棘手且普遍遭遇的挑戰之一,是高科技製造場域(尤其晶圓廠)對於資料安全的高度重視,導致瑕疵影像與生產數據無法離廠,使AI模型訓練與迭代陷入「無資料、無進化」的困境,阻礙了AI應用的長期發展。

王子越表示,除了資料隔離挑戰外,台灣AOI產業還面臨五大關鍵難題:包括客製化需求導致模型難以複製擴展、工程師AI技能落差造成軟硬體整合困難、客戶普遍僅關注「結果導向」而不願投入訓練過程,以及企業端普遍缺乏資源與策略聚焦,導致AI專案流於實驗性質、難以規模化。業界呼籲,若要在AI技術導入上真正突破,必須正視這些核心瓶頸,從資料策略、人才布局到產品思維全面翻轉,才能讓AI成為驅動產業升級的實力工具,而非短暫的行銷口號。

4machine
顯示器產業年度盛會Touch Taiwan 2025展示說明最新設備。(圖/晶彩科技提供)

面對這些現實挑戰,台灣本土AOI設備廠商若要成功突圍,需制定具備前瞻性與可執行力的策略。王子越點出,首要關鍵是導入「無資料離廠」的AI模型部署機制,透過聯邦式學習(Federated AI)或地端部署(On-Prem Model),讓模型在客戶場域內完成訓練與優化,兼顧隱私與效能,實現AI「自學、自進化」。其次,應建立各產品線專屬的瑕疵影像資料庫,並結合GAN(生成對抗網路)技術進行資料擴增,克服樣本稀缺問題。最終,AOI企業需從傳統「售機」邁向「AI AOI服務平台化」,提供整合式的模型部署、維運與更新服務,轉型為智慧製造夥伴,而非僅是設備供應商。唯有如此,台灣AOI業者才能真正在AI時代站穩腳步,實現價值躍升。

王子越呼籲政府正視台灣當前面臨的電力與人才短缺問題,以及地緣風險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補充:「我們也希望政府能在法規、稅制、匯率波動等層面提供更多彈性,讓本土產業有喘息與轉型空間。」

對本土企業的建議:善用優勢,精準商品化

王子越強調,對於台灣本土 AOI 設備廠來說,想要從 AI 弱勢者逆襲成功,不是去跟Google、NVIDIA搶資料,而是拿出我們懂場域、懂缺陷、懂製程的 know-how,製造在地可控的訓練條件,打造不需要「資料出廠」的模型訓練與迭代機制,並把 AI「商業化」為一種服務。

3foreiner
顯示器產業年度盛會Touch Taiwan 2025,國外客戶諮詢。(圖/晶彩科技提供)

「NVIDIA不是敵人,而是加速我們自我革命的引爆點。」王子越表示,我們如果還用「半AI、拼湊型」的方式玩AI,那麼未來一定被邊緣化。反之,只要我們能善用台灣製造深度與場域近距優勢、打造在地資料資產與應用know-how、搶先整合AI與製程知識、並商品化輸出,那麼,在AI浪潮下的本土AOI企業,反而能成為下一波全球精密檢測方案的出口者。

王子越認為,未來產業競爭不只是技術競賽,更是資本、人才與創新能力的全方位競爭。AI不是一時風潮,而是決定產業未來十年的生死線。

瀏覽 127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