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上央視盛讚華為 稱中國市場對輝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近日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面對面》節目專訪,這是他時隔18年後再度登上央視,40分鐘的深入對談黃仁勳在訪談中分享他所看到的中國戰略地位、AI創新潛力、全球供應鏈現狀,以及他對主要中國科技對手如華為的看法。

黃仁勳表示,中國市場對輝達而言「並非眾多市場中的一個,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指出,中國匯集了全球最多的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其市場規模與反應速度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無可比擬,「這不是一個能輕視的市場,選擇不參與中國,就等於放棄未來。」

111 1536x732 1
黃仁勳重返央視專訪盛讚中國AI創新力、肯定華為成就,認為任何公司的供應鏈跟中國脫鉤都是不切實際的想像。(圖/AI生成)

延伸閱讀:

OpenAI親自示範ChatGPT Agent能幹嘛?自動規畫行程、線上購物一手包辦

一次單挑30位頂尖數學家 OpenAI o4-mini 10分鐘破解天才級難題

挑戰Google!Perplexity攜手輝達推瀏覽器Comet 瞄準手機內建市場

回顧輝達與中國的淵源,他提到公司早在三十年前便已進入中國,比大多數西方科技公司更早布局,並與聯想、長城電腦等本土企業共同成長,黃仁勳特別提及與中國科技巨頭的密切合作關係,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美團、小米與比亞迪等企業,他透露,與小米的合作可追溯至這家手機製造商創立初期,雙方如今在AI模型、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亦有深度合作。

談到全球供應鏈議題時,黃仁勳對中國的製造實力給予高度評價,他形容中國完整且複雜的供應鏈體系是世界級奇蹟,不僅自足運作,還能支持多國工業體系運轉,「這一體系的規模、技術密度與多元性難以替代,愈是複雜的產品,愈需要全球協作,這正是現代供應鏈令人著迷的地方。」

儘管當前國際社會有關供應鏈外移、設廠去中等討論不斷,黃仁勳堅定表示,所謂「脫鉤」幾乎不可能,他以輝達的產品為例,AI加速器和超級電腦系統這樣的高階產品,往往涉及超過一百五十萬個零件,全球各地的技術密切交織,缺一不可,他強調:「供應鏈的敏捷性與韌性不會因為地理分隔被取代,反而需要更多合作。」

面對外界關注輝達H20晶片是否能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疑慮,黃仁勳則回應,中國的AI創新是不可被阻擋的,即使某一層技術受到限制,中國的工程師們總能從其他層面尋找突破,他特別提到中國AI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阿里巴巴的Qwen語言模型,以及月之暗面的Kimi應用,這些研發團隊在受限環境中所展現出的創新能力令他感到驚豔,他表示:「往往是在壓力下,才會激發最奇妙的創意。」

針對中國科技企業,他先肯定華為在晶片設計、AI開發以及系統整合等技術上的領先地位,直言華為是一家在產品、人才、技術上「深且廣」的企業,「不論晶片、系統設計還是自動駕駛領域,華為展現的是綜合性的技術領導力。低估華為,是極其天真的行為。」

他進一步指出,即使沒有輝達,中國AI市場亦將持續發展,華為甚至可能自創出另一條路線,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法,「這正是我對人類創造力的信心來源,只要有決心,人們總能用手頭的資源完成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雖然兩家公司在AI晶片市場存有競爭關係,但他強調商業競爭不等於敵對立場,「我們仍然可以尊敬、欽佩甚至與競爭對手合作。」

談及AI對人類社會的長遠影響,黃仁勳認為,AI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革命」,重要性甚至超越電力和網路,他稱AI是「真正的平等」,能讓每個人都能學習、理解和創造,不再受限於教育、地域或語言,他相信AI將成為未來每個國家和社會的重要基礎建設,就如同道路、電網或網路一樣不可或缺。

在採訪尾聲,黃仁勳也少見地談到自己身為企業領袖的心路歷程。他坦承,雖然NVIDIA如今已是萬億市值的公司,但他從不鬆懈,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工作,始終處於「持續危機感」中運營。他說:「自創立以來,我每一天都覺得我們快要倒了,這種警覺讓我們永不自滿,也推動我們持續前行。」

他補充,未來若身體允許,希望能持續擔任執行長直至80歲,因為他相信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裡,只有保持投入的人,才能領導企業真正走進未來,黃仁勳最後表示,他相信中美兩國在技術領域仍有巨大的合作空間,科技產業的未來絕不是零和遊戲,而是需要競爭中的理解與合作,他呼籲,要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產業全球化與相互依賴,這才是技術持續創新、世界共同繁榮的關鍵。

瀏覽 304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