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進軍全球、卡位企業的背後推手 營運長Brad Lightcap是關鍵人物

記者彭夢竺/編譯

ChatGPT用戶數突破7億大關後,OpenAI將目光投向了企業市場。過去18個月,在營運長布萊德萊特卡普(Brad Lightcap)的領導下,其市場團隊從50人迅速擴張到700多人,並於本週在巴西、印度和澳洲設立了辦事處。

OpenAI 123RF 2 1

從默默無聞到企業巨頭 萊特卡普的轉變之旅

根據外媒《CNBC》報導,2018年OpenAI仍是一家只有40名員工的非營利研究機構,沒有任何消費者產品,也沒有明確的營收模式。當時,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需要有人來管理財務。他請來了曾共事於新創加速器Y Combinator的布萊德萊特卡普幫忙尋找人選。然而,在面試了20多人後,沒有人願意接下這份工作,於是萊特卡普決定親自上陣,成為這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公司的第一位商業人才。

奧特曼在舊金山與記者的一次餐敘中坦言:「我們當時根本沒想到會做出一款這麼多人使用的聊天機器人,這完全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如今,加入這家新創公司7年後,萊特卡普已成為一家市值5千億美元公司的營運長,員工數多達3千人。他的任務是將OpenAI從一個創造了ChatGPT並引爆生成式AI熱潮的消費現象,轉變為一股不可忽視的企業力量。

OpenAI本週在巴西、澳洲和印度設立新辦事處,正是為了應對企業市場的需求。萊特卡普認為,他無需擔心品牌建立問題,因為ChatGPT推出不到3年,每週活躍用戶已超過7億。然而,要進軍企業市場,則需要龐大的人力。在過去18個月裡,他將市場推廣團隊從50人擴充至700多人,涵蓋銷售、客戶成功、開發者關係與策略夥伴等職務。

GPT-4引爆企業需求 開拓全新應用場景

OpenAI進軍企業市場始於2023年GPT-4和ChatGPT Enterprise的推出。企業客戶開始意識到,OpenAI的大型語言模型能夠可靠地處理工作流程。萊特卡普說:「這是我們第一次跨越鴻溝,讓模型足夠聰明,能真正為企業解決問題。」

許多跨國企業紛紛採用,例如:

  • 美國莫德納藥廠(Moderna)使用ChatGPT Enterprise來加速新藥研發並總結海量研究數據。
  • 優步(Uber)開發客製化工具,讓工程團隊能利用OpenAI模型來提升客戶服務、優化司機體驗及內部生產力。
  •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最初將GPT-4應用於其財富管理團隊,隨後擴展至投資銀行和交易業務。

萊特卡普強調:「我們的責任不只是打造工具,還要成為全世界最了解如何部署這些工具的人。」

與微軟之間的微妙競合關係

在推動OpenAI全球發展的同時,萊特卡普也必須處理與其最親密夥伴同時也是競爭對手—微軟(Microsoft)的敏感關係。

微軟是OpenAI的主要投資者,注資約130億美元,也是其主要的雲端服務供應商。OpenAI的模型已深度整合至微軟的Copilot等產品中,微軟也藉由其緊密關係,在OpenAI的工具對其他雲端平台開放之前,搶先提供其早期版本。

然而,隨著OpenAI深入企業銷售領域,兩家公司的衝突也日益增加。對於已使用微軟Azure雲端的企業,微軟的賣點是無縫整合。但直接與OpenAI合作,則能更貼近其核心技術團隊。

雙方的競爭不僅限於此。微軟去年在年度財報中,將OpenAI正式列為其在搜尋與新聞廣告領域的競爭對手。這份揭露發布數天後,OpenAI就展示了名為「SearchGPT」的原型,凸顯了2家公司利益重疊的速度。本週,微軟也宣布公開測試其自研的AI模型「MAI-1-preview」,未來可能應用於其消費者端的Copilot助理。

對於外界的競爭質疑,萊特卡普輕描淡寫地回應:「這個市場機會太巨大了,以至於你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人有所交集。」他強調,OpenAI的關鍵優勢在於模型的品質、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他們如何與客戶合作。

據報導,2家公司正在重新協商其合作條款,包括企業銷售的利潤分成。當客戶關係由OpenAI主導時,其營收的80%將歸OpenAI所有。

針對不同市場的客製化策略

OpenAI在擴展新區域時,會根據當地的需求、偏好與應用場景來調整策略。

  • 巴西:巴西是OpenAI在拉丁美洲成長最快的市場,每週有超過5千萬名ChatGPT用戶,每天發送約1.4億條訊息。聖保羅的辦事處將作為培訓中心,服務教育工作者、非營利組織與中小企業,並成為當地蓬勃發展的開發者社群中心。
  • 印度:憑藉其龐大的開發者基數,印度已成為OpenAI全球第2大用戶社群。
  • 澳洲:澳洲是OpenAI應用程式介面(API)的首批使用者之一,現正成為亞太區企業應用的中心。雪梨的辦事處將成為進軍太平洋地區企業客戶的橋頭堡。
  • 日本:OpenAI已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在日本全國推廣企業工具。東京團隊專注於客製化應用,例如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及AI驅動的生產力工具。

萊特卡普說:「我們在日本的同事教會了我們很多,如何改進市場推廣方式,如何為企業提供服務。」他認為這是一個雙向的學習過程。

資料來源:CNB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