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檢測早期病徵  嘉惠心臟瓣膜缺陷病患

 心臟瓣膜疾病,影響了英國幾乎兩百萬人民,而且這個疾病在2040年將預期為原先的兩倍!大約有一半以上受到心臟瓣膜疾病影響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因為這個疾病的症狀都是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才顯現出來。

圖片來源:123RF

    英國皇家帕普沃斯醫院收集了成千上萬的心跳聲,讓人工智能彙整這些大量的資料,學習如何診斷出早期的心臟瓣膜疾病、分析心臟的雜音,並做出即時的判斷,他們希望開發出一種App,這個軟體將心跳聲與健康心臟的聲音進行比較並做出診斷。劍橋大學負責收集健康與不健康心跳聲,若病患被判定為確診,出現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症狀,並且伴隨著想要掙扎四處走動情況時,這些病患通常患有嚴重的瓣膜疾病,這時候會通知他們盡快到醫院,進行監測和治療,以便他們日後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一位劍橋大學的工程助理,也就是App開發人員Andrew McDonald説:「我希望我們的設備可以成為一種易於使用的篩檢工具,不管是實習護士、藥劑師或任何醫療保健人員,不需接受專門培訓就可以診斷心臟瓣膜疾病。」

    另外,心血管聽診以及人工智能聽診器是一項臨床研究計畫,它是一個可以在病徵出現之前,診斷出瓣膜疾病的首創篩檢工具。自從這項臨床研究成立以來,已有超過1,200位疑似患有心臟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在五個NHS的醫院站報名參加這項研究。

使用傳統的聽診器時,我們會聽到一些雜音,而人工智能聽診器可以將這些數據連接到數據庫,該數據庫會顯示瓣膜可能存在的問題,人工智能聽診器使用心電圖的收集,透過藍芽聽診器和心臟超音波檢查,將成千上萬的心跳聲上傳到機器的自主學習程序裡,建立一個心臟瓣膜疾病的噪聲數據庫。透過使用數據庫的聽診器將他們連接到一起,如果檢測的人可能患有瓣膜疾病,系統就會提醒他需要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但是在推出這些設備讓各藥局測試之前,必須先對研究結果做更多的分析,並查看設備是否真的可以及早發現心臟瓣膜疾病的發生。

有一位53歲來自Hitchin的Debbie Bygrave接受了一項心臟修復手術,他現在正參與心血管聽診以及人工智能聽診器臨床研究計畫。她在45歲時發現到自己有心悸的情況,但是一直到47歲才預約了醫院,做幾次檢查後被診斷出她的心臟有一個洞。Debbie Bygrave說:「如果這項研究能夠讓其他人比我更早得到完善的治療,並且過上充實的生活那就太好了。」

      因此,擁有了這些充足的研究以及實驗,能讓心臟瓣膜疾病發生的機率降低很多,並且讓患病者們儘早得到治療,科技迅速的進步幫助了醫學上的重大發展,讓那些為病痛折磨的患者能夠看見希望。(編譯/連靜思)

瀏覽 28,266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