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親解AI變笨迷思 用AI更聰明關鍵在於「提問與思辨」

記者孫敬/編譯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接受CNN 節目《Fareed Zakaria GPS》專訪時,否認了「用AI會讓人變笨」的說法,黃仁勳會這麼說,是為回應麻省理工學院(MIT)上個月發表的一項研究,其提到長期依賴AI寫作的受試者,大腦特定區域的活動量會減少,最終也無法進行獨特的思考。

延伸閱讀:輝達黃仁勳力挺美國製造業回歸 認為:對台灣也是好事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發表COMPUTEX主題演講。
用AI是不是真的會影響人類獨特的思考模式,黃仁勳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圖/NVIDIA)

黃仁勳曝AI活用心法:不讓AI替我思考,而是要它「教我、幫我解決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發現,那些依靠ChatGPT撰寫論文的受試者,在第三次嘗試後,他們的大腦活動量反而降低了。研究人員觀察到,雖然這些ChatGPT的使用者一開始會自行構思文章結構,並根據這個結構向AI提問,但到了最後階段,他們往往只剩下簡單的複製貼上AI的回應。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依賴ChatGPT的使用者,事後竟然無法回想起自己的作品內容,而且在「神經、語言和行為層面」都持續表現不佳。

當CNN主持人Fareed Zakaria向黃仁勳提及這項研究並詢問他的看法時,黃仁勳坦言他尚未深入了解這份研究,但他仍舊不同意研究的結論。「我必須承認,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AI。而且,我認為我的認知能力實際上正在進步。」黃仁勳回應。他進一步解釋,他之所以能從AI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他並不是要求AI替他思考,而是「我讓它教我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或幫助我解決那些我原本無法合理解決的問題。」

黃仁勳強調,使用 AI 的時候,「你必須思考」,他將提出好的問題,稱之為一種「高度的認知技能」,並補充當他與AI互動時,就像個「提問系統」。他闡述道:「要提出好的問題,你必須思考、必須具備分析能力、必須自己進行推理。」

黃仁勳不只是單純地從 AI 那裡「接收」答案。相反地,他不但會反問 AI:「你確定這是你能提供的最佳答案嗎?」他還會將 AI 的輸出結果與其他模型進行交叉比對。「通常我會這麼做:我會問,你確定這是你能提供的最佳答案嗎?然後,我會把一個 AI 的答案,丟給另一個 AI,請它們互相批評。」黃仁勳指出。

他認為,這個過程「跟聽取三種意見沒什麼不同」,因此黃仁勳得出結論,使用 AI 的過程實際上能提升認知技能。他總結道:「我認為,這種評論、批判答案的過程,也就是批判性思考,能增強認知技能。所以我會建議所有正在接受這些測試的人,他們應該運用批判性思考。」

當被問到會對那些正要進入 AI 世界的人說些什麼時,黃仁勳表示:「首先要認識到這項技術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最非凡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它會現在出現,而不是一百年前。我們創造出一個似乎具有智慧的電腦,並能以如此廣泛的能力和如此大規模地製造智慧,這當然是非常有影響力的。」

資料來源:Wccftech

瀏覽 271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