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工怎麼解?Arm攜「半導體教育聯盟」挹注產業資源培育國際IC設計即戰力人才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這幾年屢屢創下全球佳績,但「缺工」問題卻日益嚴峻,在這樣環境的挑戰下,2023年,IP矽智財大廠安謀(Arm)啟動半導體教育聯盟(SEA),並推動Arm大學計畫(Arm University Program),協助台灣培育人才同時,串聯企業與學校合作提供實戰發揮的舞台。

「科技產業缺工,不一定指的是缺人,而是缺那種準備好、能立刻上手的好人才。」Arm應用工程總監徐達勇接受《科技島》專訪時提到,Arm成立半導體教育聯盟,期望能消除學界和產業間的人才技能落差,讓「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一畢業就能馬上成為企業需要的戰力。」有別於在記者會正裝嚴肅,徐達勇受訪當天著簡單襯衫、西裝褲顯得更平易近人。首次於媒體露面的Arm教育專案資深發展經理蘇崇智,拍攝時雖顯得靦腆,但聊到Arm在台灣的教育貢獻,眼神間閃爍著十足的熱情。

延伸閱讀:科技向下扎根/孫大千:台灣想成為AI軟體大國 教育是首要第一步

0701 Arm Managers interview scaled
左起:Arm應用工程總監徐達勇、教育專案資深發展經理蘇崇智。(圖/孫敬拍攝)

Arm結盟TSRI布局台灣人才庫,打造台灣校園半導體創新搖籃

談到近年來台灣的人才培育議題,時常奔走在業界與學界的蘇崇智分享,Arm這兩年來積極跟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廣邀全台各大學共同參與SEA,致力打破過往多為電機工程科系,從事半導體IC設計相關工作生態,鼓勵電腦科學、資工、電子科系或其他理工科背景人才投入IC設計,不論是否有相關經驗,只要對矽智財(IP)、系統單晶片(SoC)設計等領域有需求的師生,皆能透過TSRI一站式取得Arm Academic Access資源。

端看Arm Academic Access提供給學界的資源,包含線上課程,以及Arm開發者平台的設計範本(如低功耗微處理器、邊緣AI SoC、Linux平台多核心基礎設施晶片),再到Corstone運算子系統,提供大量軟體、IP區塊、可配置和可修改的異質化子系統,滿足效能跟能源效率雙重需求,以降低產品設計複雜度加速上市時程。

一條龍的資源整合下,由Arm提供矽智財和雲算子系統的參考設計,再結合TSRI整合的高速周邊介面電路,便能加速學界的創新設計能邁向概念驗證(PoC),讓想法不只是學校內的一個學生專案,而是真的能投入到產業,經過市場驗證的成果。

AI帶起學界跟產業深入合作機會,Arm成立「全球開發者實驗室」促成商業合作機會

「我們在GitHub開源程式庫,開發超過20至30門主題課程,讓不同背景的學生都能快速上手。」蘇崇智進一步提到Arm Academic Access的資源規畫,發現近期「AI on Arm」課程受到許多關注,該課旨在幫助學生透過AI技術在Arm架構下進行晶片實作,現有的內容包含「動手實驗室」跟「系列講座」資源,從行動裝置、雲端、邊緣AI推理均有完整的實作與說明。

在Arm跟TSRI積極推廣IC設計人才培育的努力下,TSRI此前也成功和台積電「FinFET大學計畫」合作,研製全球首顆16奈米學術晶片,利用Arm處理器、CPU處理器、NPU AI加速器製成的邊緣AI SoC,未來有望搭載多個不同學校開發的AI加速器或演算法硬體加速器,打造多元化客製晶片研發平台。

在課程推廣之餘,Arm也經常走進各大校園,透過巡迴演講和分享,把產業最新技術動態、未來趨勢介紹給學生們,除了有機會接觸最前沿的知識,也能更清楚市場需求,激發出對實作和創新的熱情。

為擴大學術研究和產業鏈結機會,蘇崇智提到Arm近期成立全球開發者實驗室(Developer Lab)平台,鼓勵學術界將研發成果上傳至該開源平台,讓業界隨時能關注學界最新研發成果,以促進實質的產學合作、技術轉移跟商轉投資的機會。「在這裡可以看到老師、學生做過的專案,如果剛好符合需求,企業就可以找到這些人。」徐達勇補充。

Arm Alex Su scaled
蘇崇智熟稔台灣學界和產業界,對培育IC設計人才的需求。(圖/孫敬拍攝)

產官學跨國串聯,Arm打造全球半導體人才協作網

放眼全球,目前SEA合作夥伴包含Arduino、意法半導體、益華科技(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TSRI,學界端另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康乃爾大學、南安普敦大學,Arm Academic Access更覆蓋全球超過180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在台灣方面Arm和TSRI合作共同推動,形成涵蓋設計、驗證、製造、封裝、軟硬體等全產業鏈的教育網絡。

鄰近台灣的國家合作中,Arm在2025年年初,便和馬來西亞政府合作「矽晶願景」計畫,預計在未來3到10年間開發AI伺服器晶片,並協助馬來西亞多家新創取得Arm矽智財以降低設計門檻。

「和馬來西亞政府的合作,目標4年內培育1萬名IC設計工程師,這種政府及產業結合的模式值得台灣參考。」蘇崇智期許能以此為例,支持台灣晶創計畫,Arm也在最近幾年的暑期國際半導體專班,邀請含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際學生來台,輸出台灣陽交大等知名學校半導體教育知識,將培育半導體人才的力量擴散到其他友邦。

Arm David Hsu scaled
徐達勇觀察Arm能留住好的人才,關鍵在創新動能、學習機會、創造價值三要素。(圖/孫敬拍攝)

至於Arm在全球缺工的趨勢中,又怎麼看公司的未來走向?徐達勇強調當今全球已有2200萬名軟體開發者熟悉Arm的平台,將持續努力讓更多開發者參與Arm平台實現開發夢外,最重要的是讓這些在Arm服務的工程師能找到新的職涯機會。

「要讓他們覺得有價值、感到幸福,還能學到新的技術跟面對新挑戰。」徐達勇直指Arm是一間不斷推陳出新的公司,舉凡最早的智慧型手機到現在的車用、資料中心跟AI,還有最先進的開發環境。「Arm在做的東西就是業界最先進的,不僅能打開視野還能學到最新的技術。」徐達勇認為要想留住人才,要有創新動能、學習機會並創造價值,跟學校端的合作,也是期望學生能在軟硬協同設計下製作SoC,搭配先進製程技術綜合提升半導體從業人員素質。

瀏覽 220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