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18A製程陷困境?傳Panther Lake良率偏低恐影響獲利

記者孫敬/編譯

為了重振在晶片製造上的領先地位並追趕台積電,英特爾(Intel)已投入數十億美元開發其18A製程,希望能藉此贏得外部代工訂單。然而根據外媒引述兩位知情人士消息,預計2025年量產的Panther Lake晶片,內部測試數據顯示只有極小比例的產品符合客戶規格,良率表現不如預期。

延伸閱讀:英特爾Arrow Lake再添三款新品!強化Core Ultra 5系列陣容

132249681 s
不具名人士透露英特爾18A製程的Panther Lake晶片進展不樂觀。(圖/科技島圖庫)

英特爾Panther Lake晶片良率低於一成,恐影響未來獲利

兩位消息人士進一步說明,去年底時Panther Lake晶片的良率僅約5%,到了今年夏天也只微幅上升到約10%。在過去,英特爾通常會等到良率超過50%才會開始大規模量產,因為更早開始將會損害利潤,只有當良率達到70%至80%時,這類小型晶片才會有顯著的利潤。

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在7月24日受訪時,雖未提供具體數字,但否認了良率僅有個位數或一成的說法,並表示:「良率比那個數字好。」他補充道:「我們預期良率會逐月改善,直到年底時能達到適合Panther Lake量產的良率水準。」

消息人士指出,英特爾的18A製程一次性導入了多項新技術,如新一代電晶體設計與電源傳輸功能,這種開發策略增加了製造複雜性與風險,也導致了良率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將這項努力比喻為一場「Hail Mary」(孤注一擲的豪賭)。

儘管面臨良率挑戰,英特爾在4月仍宣布18A製程已進入「風險試產」(Risk production)階段,並在5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展示了搭載Panther Lake晶片的筆電。不過,英特爾已聲明,如果先進製程(如18A的後繼者14A)無法獲得外部訂單,公司可能會徹底退出晶圓代工業務。

同時,英特爾仍在持續與台積電合作。據一位英特爾高層在6月透露,Panther Lake之後的下一代晶片Nova Lake,也將部分交由台積電代工。

資料來源:Reuters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