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牛奶還有晶片!北海道將打造成半導體重鎮 日本力拚重回全球晶片競賽
記者黃仁杰/編譯
日本意識到自己在全球半導體競賽中落後,正加速以北海道為核心展開近幾十年來最積極的產業布局。這片以乳製品、滑雪勝地、冰雕季與花田聞名的農業大城,如今在起重機林立下,陸續興建起晶片工廠、研究中心與先進技術相關大學設施。政府希望把北海道從「農業島」轉型為日本版的「Hokkaido Valley」,重新將國家推回年產值逾 6,000 億美元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心。

Rapidus 成布局核心 建構日本首座先進製程晶圓廠
復興計畫的中心是 Rapidus──一家由日本政府主導、集結 Toyota、SoftBank、Sony 等大企業支持的公司,與 IBM 合作打造日本數十年來第一座尖端晶圓廠。政府投入 120 億美元,在北海道千歲市建置大型先進製造基地。Rapidus 執行長小池淳義表示,千歲之所以獲選,是因具備穩定水電、地震風險低且環境優美,他甚至規劃將廠房覆以草皮,使其融入景觀。
今年初,Rapidus 收到 ASML 的極紫外光(EUV)微影系統,成功製作出 2 奈米原型晶片,與台積電、三星並列先進製程領域。小池強調,這是日本首次達成,且「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完成,歸功於 IBM 合作。
Rapidus 目標在 2027 年量產 2 奈米晶片,但最大挑戰仍是良率與品質,台積電與南韓半導體業者在高階良率上仍具巨大領先優勢。東協+3 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指出,現階段政府補貼與企業聯盟資金仍不足量產所需的 5 兆日圓。CSIS 則提醒,Rapidus 缺乏製造先進晶片的經驗,未必能順利取得台積電、三星等企業的技術know-how。
日本大撒銀彈重建晶片產業 吸引全球大廠回流
Rapidus 僅是大計畫的一部分。日本近年大幅加碼投資晶片產業:2020 至 2024 年間已投入 270 億美元,金額占 GDP 比例甚至高於美國《晶片法案》的投入,去年底又宣布追加 650 億美元支援 AI 與半導體發展。
40 年前日本曾生產全球一半的半導體,如今僅剩 1 成。從 1980 年代的美日半導體貿易摩擦,到人口老化與預算大幅投注於社福領域,都讓日本在研究與技術投入上受到限制。日本目前也面臨約 4 萬名半導體工程師缺口。
然而,日本正逐步吸引全球業者重返布局。台積電在熊本生產 12 至 28 奈米晶片,並於去年 10 月啟動第二座廠房興建,預計 2027 年底啟用。Kioxia、Toshiba 持續擴建記憶體產線;ROHM 被納入重要產品供應鏈。美國 Micron獲得 36.3 億美元補貼擴建廣島基地;三星也在橫濱興建研發中心。Rapidus 進駐北海道後,ASML 與東京威力科創(TEL)也相繼在千歲設點。
國安與供應鏈視角成為推動力
除了產業振興,日本更把半導體視為國安關鍵。AI 帶動對高階晶片需求升溫,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斷鏈,也讓日本車廠意識到區域內自給的重要性。隨著美中科技競爭加劇、台海地緣風險提高,日本政府更加急切要在國內建立穩定的晶片供應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