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I廣告烏龍:企業如何面對AI技術的挑戰?|專家論點【張瑞雄】

作者:張瑞雄 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Google在Super Bowl(超級盃)廣告上的「AI芝士烏龍」事件,再次暴露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局限性與企業行銷策略的誠信問題。這起事件不僅顯示AI在生成內容時的風險,也反映出企業在推廣AI技術時,往往存在誇大與誤導的現象。當AI逐步融入商業與生活,這類錯誤是否會成為常態?企業又該如何正確應對AI技術的挑戰?

如果AI系統只是抓取網路上的資訊,那麼當這些資訊本身有誤時,AI將無法提供真正可靠的內容。(圖/123RF)

這次的廣告事件,原本是Google為了展示其AI模型Gemini的強大能力,特別拍攝的一則廣告,內容是AI協助威斯康辛州的Wisconsin Cheese Mart撰寫產品描述,聲稱「Gouda(高達芝士)佔全球芝士消費量的50-60%」。但這個數據並不準確,並被網友揭發後迅速引發熱議。

 

更具爭議的是,Google一開始辯稱這並非AI「幻覺」(hallucination),而是來自網路上的既有資訊。但進一步的調查發現,這段錯誤資訊早在2020年就已經出現在Wisconsin Cheese Mart的官網上,並非Gemini所生成。換句話說,這則廣告實際上誤導了觀眾,讓人誤以為Gemini AI生成了這段內容,實際上只是複製了一段錯誤的舊資料。

延伸閱讀:人工智慧安全報告|專家論點【張瑞雄】

這暴露了一個重要問題:AI內容生成的準確性是否能被驗證?如果AI系統只是抓取網路上的資訊,那麼當這些資訊本身有誤時,AI將無法提供真正可靠的內容。這也讓人質疑,企業在推廣AI技術時,是否真正理解並負責任地管理AI生成的內容,還是僅僅將AI當成行銷噱頭。

 

Google的這次失誤,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瑕疵,更是一場行銷公關的失敗。當企業選擇將AI作為產品賣點時,就必須確保其宣傳內容是準確的,而不是為了塑造AI的強大形象而忽視其技術限制。

 

這已經不是Google第一次因為AI技術而出錯,Gemini曾因為生成「政治正確」的圖片(如將美國開國元勳描繪成包含非裔人士的形象)而被批評,甚至曾在搜尋結果中建議使用「無毒膠水」來讓芝士更牢固地附著在披薩上,或建議人類每天吃一塊石頭。這些荒謬的案例,顯示即便是頂尖的AI技術,也無法避免產生錯誤資訊,而企業卻往往急於將AI包裝成「萬能工具」,導致消費者對其能力的誤解。

 

這樣的問題不僅限於Google,Apple今年年初也因AI新聞摘要功能產生錯誤內容而被迫停用其新聞通知系統。這顯示出當AI被應用於內容生成、資料分析或決策輔助時,其輸出內容仍然需要經過嚴格審核,而不能完全依賴AI的結果。

 

企業在推動AI應用時,應該更加透明,誠實地向消費者說明AI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過度誇大,甚至誤導大眾。AI並不是行銷包裝的萬靈丹,而是一項需要謹慎使用的技術。

 

這次事件的另一個深遠影響是它可能加劇公眾對AI技術的信任危機,當AI被廣泛應用於新聞、商業、教育、金融甚至醫療等領域時,如果連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都無法確保其AI輸出的內容準確無誤,那麼消費者該如何信任這項技術?

 

AI的發展已經進入高速成長階段,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依賴AI來處理資料分析、內容生成,甚至進行決策輔助。這類技術一旦輸出錯誤資訊,不僅會誤導消費者,甚至可能帶來實際的風險。例如如果金融機構依賴AI進行信用評估,卻因為錯誤資料導致評估結果不準確,或是醫療AI因為誤判病症而影響治療決策,這些後果將遠比一則廣告出錯更加嚴重。

 

因此未來的AI發展需要建立更強的透明機制與監管標準,企業必須確保AI生成的內容可以被追蹤與驗證,而監管機構則應該制定明確的標準,確保AI技術的應用不會帶來誤導性資訊。

 

瀏覽 1,36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