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營運正式進入深度全球化布局階段|專家論點【劉佩真】

作者: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有鑑於川普2.0、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動盪日趨顯著,我國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在整體營運的布局上也不得不進入深度全球化佈局階段,目前除深耕台灣外,海外生產據點已橫跨美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地,其中美國更將扮演重中之重,總計投資金額來到1,650億美元,畢竟美國川普總統深知在其任內英特爾(Intel)無法協助其實現半導體製造再次偉大的夢想,更遑論削價、製程更名手段皆難以改變三星(Samsung)無法從台積電手上搶奪重量級客戶的局面,僅能將此重責大任放在台積電的身上。

171488814 fb link 2

而此次台積電擴大對美國的投資對於公司之影響,有利方面包括台積電赴美投資仍可維持獨立性,而不似救援Intel呈現較為複雜的態勢,同時對美方的要求給予正面交代來舒緩台積電背負部分政經情勢的壓力、鞏固公司最大區域客戶(2024年北美市場佔公司合併營收比重高達70%)、箝制住Intel與Samsung兩大競爭對手盤算美國客戶的意圖、槓桿美國的水電土地等基礎設施之資源。但弊端的部分也仍須留意,台積電需解決晶圓廠設廠的高成本、台積電上下游供應鏈之大聯盟遷徙問題、產業群聚效應低、人力機動支援與勞力費用,否則短中長期將侵蝕目前高獲利水準的狀態。

至於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是其全球化布局中進展最快也相對順利的項目之一,主要集中在2024年底量產的熊本第一晶圓廠(JASM)、2027年底量產的熊本第二晶圓廠(JASM)、日本3DIC研發中心等,顯然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不僅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關鍵一步,也成功地協助日本重振其半導體產業,並有望建立起一個更具韌性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另外台積電在歐洲的投資是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環,主要是在分散地緣政治風險、滿足當地客戶需求、並在歐洲當地建立更完整的半導體生態系,而目前台積電在歐洲主要以德國德勒斯登晶圓廠(ESMC)、德國慕尼黑晶片設計中心為主,前者將於2027年底開始量產,主要採用12奈米至28奈米製程,應用於汽車和工業領域的晶片;後者是一個支援歐洲客戶開發高效能晶片的設計中心,領域包括電動車、自駕系統、AI、工業物聯網等領域的晶片,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啟用。

至於先前市場傳言,台積電下一站將赴中東設廠,此也遭到魏哲家董事長否認,主要是台積電若要前往中東設廠,確實會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包括水資源匱乏、半導體供應鏈不完備、人才短缺、地緣政治風險、文化差異與管理挑戰等;尤其是中東地區在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幾乎是從零開始,要建立這樣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將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和巨大的投資,且初期成本將非常高昂;況且中東地區在半導體相關人才的儲備上相對薄弱,台積電若在此設廠,將需要大量引進海外人才,並投入大量資源進行人才培訓,這將是巨大的挑戰;甚至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情勢相對複雜且不穩定,戰爭、衝突、恐怖主義等風險因素較高,同時美國政府對台積電在中東設廠也有國安方面的疑慮。

整體來說,儘管中東國家擁有龐大的石油財富和投資意願,期望藉由半導體產業推動經濟多元化,但對於像台積電這樣技術領先、對營運環境要求極高的公司而言,儘管近期美國川普中東行接獲許多AI基礎設施大單,但台積電仍不適合至當地進行投資或設廠。

瀏覽 161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