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重架構,你的資料庫早就 AI-ready:3 種企業轉型場景一次看(上)
作者:黃婉中(雲端架構師)
從幫業務自動找資料、摘要報告,到用內部知識打造 ChatGPT,這些事你都做得到,不用換架構

某次客戶跟聊 AI 應用的時間表,他覺得自己的公司還沒準備好,因為:
「我們公司資料都還在 On-premises SQL 和 PostgreSQL 上」
這問題其實我很常聽到。
大家一邊說想要轉型、想做 AI,一邊又覺得「好像要打掉重練」才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你現在用的 SQL Server、PostgreSQL,只要搬上 Azure,已經是 AI-ready 的資料庫了。
而像 Cosmos DB 這類原生在雲端的 NoSQL 資料庫,支援向量索引,整合 GPT 和語意搜尋很順手。
為什麼「搬上雲」是關鍵?
如果你把 SQL 搬到 Azure,最大的好處是:
可以直接跟 GPT 模型連線,不用架 VPN、不用打開防火牆,也不用自己維護伺服器。
查詢 API、做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部署 GPT Chatbot,幾小時就能跑起來。
整合 Azure OpenAI、Blob 儲存、Azure AI Search 等 AI 工具,也完全不需要重建架構。
而 Azure Database for PostgreSQL,能幫你省下維運、連線安全與整合的麻煩。你可以專注在寫 prompt、查資料、做語意推薦,不用再花時間裝 PostgreSQL、打 port、搞 TLS 憑證。
跟你分享 3 個我看到的案例。
情境一:每天都有人問一樣的問題
一間做軟體服務的公司,團隊 50 人、客戶上百家。
每天都有人問一樣的事:
- 你們系統支援哪些 API?
- 有沒有報表範例?
- XX 功能怎麼設定?
他們原本的做法是把 FAQ 寫在 Notion,但沒人看。
最後還是靠客服一條條手動複製貼上回覆。
後來,他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改善了這件事:
他們把原本放在 Azure SQL 裡的產品資料,轉成向量搜尋(Vector Search),讓系統可以比對語意相近的問題和文件,不用使用者打對關鍵字才能找到答案。
再透過 Azure 提供的 AI 工具,將資料庫、前端介面與 AI 模型串接起來,打造出一個只給公司內部使用的聊天機器人。
沒有換架構,也沒請顧問公司。
只是把原有的資料,用了更適合 AI 的方式整理與調用。
現在這個機器人可以自動回答大多數常見問題,讓客服能專注處理更複雜的事情。
下篇我會繼續分享2個真實案例,看看資料搬上雲之後,怎麼讓 AI 幫你寫草稿、找條文、甚至懂使用者的語氣。
瀏覽 8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