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話】被譽為賈伯斯美學接班人 Jony Ive如何顛覆科技設計?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與賈伯斯一起攜手打造蘋果(Apple)系列產品的傳奇設計師Jony Ive,將與OpenAI聯手,推出全新的AI硬體裝置,Ive創立的AI硬體新創公司io,也在近期以65億美元的天價被OpenAI收購。

Jony Ive不只是iPhone、iPod、MacBook與Apple Watch等經典產品的幕後推手,更是過去30年科技美學革命關鍵,他的設計理念常圍繞在極簡、人性化,他個人對材料細節追求,也改變了我們與科技產品的互動方式,電腦從冷冰冰的裝置搖身一變成為適合在家中擺放的藝術品,手機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科技島》將帶你深入了解Jony Ive這位設計大師,如何結合科技與美學,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

mgn0sddbbc8fmczscewt
Jony Ive的設計理念深刻影響了他主導的每一款產品,並塑造了現代科技產品的美學標準。(圖/AI生成)

延伸閱讀:

【科技對話】大學輟學生成AI獨角獸Scale AI創辦人 28歲的Alexandr Wang是誰?

【科技對話】網路女王「木頭姐」 年度科技趨勢報告背後的傳奇人物

【科技對話】SpaceX低調「鐵娘子」 如何領軍火箭革命改寫全球太空史?

他如何用極簡美學顛覆傳統科技硬體?

Jony Ive出生於倫敦郊區,父親是銀匠、母親是心理治療師,這樣的家庭背景讓他從小就對材料、細節和人性有著敏銳的感知,大學時,他主修工業設計,深受包浩斯功能主義影響,畢業後創辦設計顧問公司Tangerine,專注於消費性電子與家居產品設計,追求工藝與設計實用性。

1992年,Ive被蘋果延攬,加入當時正陷入低潮的蘋果,初期參與Newton MessagePad等產品設計,直到1997年賈伯斯回歸,Ive才真正找到舞台,賈伯斯與他一拍即合,兩人共同定義了蘋果的設計語言,Ive堅持「少,但是更好」的極簡主義,強調產品外觀與功能的高度結合,並且相信設計必須用手去感受,重視實體打樣而非僅靠電腦建模。

這樣的設計哲學也反映在蘋果每個產品上,1998年iMac G3以半透明、色彩繽紛的外殼,徹底顛覆了電腦「米色盒子」的刻板印象,讓科技產品成為生活美學中的元素,2001年iPod則以極簡設計與直覺操作,改變全球聽音樂的習慣,接著2007年iPhone更以一體成型的玻璃與鋁合金外殼,重新定義人們使用手機的方式,之後的iPad與Apple Watch,則將極簡與人性化設計延伸至每個品項,讓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極簡風格的科技產品。

Ive不僅專注於產品本身,更將設計理念延伸到空間與團隊文化,他設計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的建築規劃,強調協作、開放與創意的空間設計,讓設計師能夠專注於實驗與原型製作。

他的領導風格強調小團隊、深度專注,並勇於對不合適的想法說「不」,將資源集中於最具突破性的創新,他鼓勵跨領域交流,認為創新來自偶然的碰撞與不同專業的融合,並重視團隊心理安全,讓設計師敢於嘗試與失敗。

離開蘋果之後 將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2019年,Ive離開蘋果,創辦LoveFrom設計公司,持續為Airbnb、Ferrari等國際品牌提供設計服務,2023年,他與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共同創立AI硬體新創io,吸引蘋果設計與工程菁英加入,2025年,OpenAI以約65億美元全資收購io,Ive與LoveFrom團隊正式主導OpenAI的產品設計,負責開發AI時代的硬體解決方案。

目前,Ive與Altman還沒公開太多新產品的細節,只透露將打造「超越螢幕」的AI裝置,外界普遍猜測,會是一款無螢幕、能感知環境、以語音或手勢互動的個人AI助理,預計2026年問世,挑戰過去十年「玻璃螢幕」的科技時代,更回應了人們逐漸過於依賴科技產品的反思,Ive能否再次顛覆科技設計?打造出能全新定義AI隨身裝置的產品,可能會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事。

瀏覽 124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