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產官學熱門焦點

OpenAI高層造訪政大!可能開放部分權限支援台灣研究
為因應AI帶來的機遇與挑戰,OpenAI亞太區公共政策總監昆瓦坦加恩(Sandy Kunvatangarn)23日訪台出席政大閉門會議,展示最新版本ChatGPT的流利中文對話能力,並透露未來可能開放部分OpenAI權限予台灣學者,提供研究支持與便利。

經濟部打造南方科技城 工研院「鳳梨副產品皮膚照護原料試量產」受法國青睞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在高雄「亞灣創新X新創大南方」中發表南臺灣相關之科研成果,近3年來在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的帶動下,透過科專已促成南臺灣產業投資增加近320億元,創造產值逾430億元。

蜘蛛吐絲啟發 陽明交大開發奈米複合水凝膠、列印細胞骨架
受到蜘蛛吐絲的啟發,陽明交大工程生物科學學院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李明家開發出具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奈米複合材料水凝膠,並成功透過仿生3D列印出螺旋24面體(Gyroid)細胞骨架與人體外耳,可減少動物實驗的需求,進而增進動物的福祉,該創新材料躍上《Biomacromolecules》創刊25周年封面故事。

農工智慧科技幫乳牛量BMI 該增重、要減肥AI秒判
酪農業是辛苦又危險的產業,持續面臨人口短缺和經驗斷鏈的挑戰。工研院在農業部科技司與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經費補助下,共同整合農工科技,開發「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整合智慧感測器與AI人工智慧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的胖瘦度分級,如同幫人類量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酪農可依照乳牛體態,及時調整出最佳的飼育配方與策略,提高照顧效率,讓乳牛頭好壯壯,穩定國產乳源。

砸360億助AI產業化!國科會推智慧大南方、增16萬生就業力
為落實賴總統施政方針,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國科會22日宣布,將從114年至118年投入超過360億元預算,推動「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方案」,規劃以「擴算力」、「鏈場域」、「引人才」、「展應用」等4大策略布局,結合沙崙科學城與周遭從嘉義到屏東的半導體S廊帶,促成「AI產業化、產業AI化」,協助百工百業數位轉型,建構大南方產業生態系,其中「引人才」方面將介接及槓桿南部地區15所技職校院的5,400位專業教師跨域發展,增強16萬學生之競爭力與就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