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今年新鮮人最想投入的產業依序是「資訊科技業」、「工商業服務(金融業) 」以及「教育政府團體」。科技業是大多數人的夢幻產業,讓科技業主管告訴你,如何躋身當科技人。
科技產業趨勢

英特爾合作聯電 開發新的12奈米製程平台
聯電(UMC)與英特爾(Intel)宣布攜手開發12奈米微影製程,且預計於2027年開始生產12nm節點晶片,該12nm製程節點將基於英特爾的FinFET電晶體設計,兩家公司將共同分擔投資。而除了製造技術,兩家公司還將合作提供EDA工具、IP 產品和製程設計工具套件(PDK),以簡化晶片供應商的12nm部署。

台康生技自研乳癌標靶藥 已獲歐盟上市核准
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新增乳癌病患為230萬人,其中有25%為HER2乳癌,台康生技為提供病患更多的治療機會,在近日宣布,公司研發的乳癌生物相似藥EG12014正式上市,且目前已在兩間國內醫院用藥清單中。

台哥大與Disney+完成續約 新年度期許合作更緊密
台灣大哥大與迪士尼集團旗下OTT TV平台Disney+實施策略合作長達兩年,而當合約期滿,外界傳言台灣大哥大疑似將與Disney+暫時中止合作。台灣大哥大在本月29日發出聲明澄清,台灣大哥大與Disney+已完成第二期續約,雙方合作緊密愉快,並以雙贏為目標。

群創布局半導體 FOPLP技術接大單
面板大廠群創近年積極跨足半導體產業,「面板級扇出型封裝(FOPLP)」技術不僅獲英特爾(Intel)看好,更奪下晶片龍頭恩智浦(NXP)大單,據傳恩智浦幾乎包下群創相關所有產能,將在下半年量產出貨。

華碩拓展印度製造布局 更傳將推ROG Ally新品
華碩(ASUS)近年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在印度拓展的電競筆電和手機市場也不斷擴大。由於印度遊戲市場持續增長,因此對於遊戲相關硬體需求也明顯增加,華碩除了在印度市場推出ROG Phone 8系列遊戲手機,也計畫擴大印度市場遊戲相關產品銷售。

沃旭能源「永續創新加速器」競賽開跑 最高獎台幣五十萬元
沃旭能源連續五年被加拿大媒體與調查機構Corporate Knights選入「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而今為推動台灣永續領域發展,啟動首屆「沃旭能源永續創新加速器」競賽,與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聯手,徵求與「離岸風電產業」相關的創新提案。
產官學熱門焦點

臺灣首次登月酬載傳回資料 助太空研究、央大團隊振奮
國立中央大學22日指出,臺灣第一個自製登月科學酬載—中央大學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 簡稱DSRP) 搭日本ispace HAKUTO-R Mission 2的 Resilience號登月小艇,1月1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成功發射之後,歷經36小時,總算順利成功傳回首批科學數據,有助太空研究,彌足珍貴,讓中央大學科學團隊振奮不已!

月球只是跳板!川普目標火星靠SpaceX星艦助力 可能會廢掉太空委員會?
美國總統川普今日在國會大廈的就職演說中高調表示:「要把美國太空人送上火星,並在火星插上星條旗。」不過,川普並未提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當前推進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劃,該計劃旨在重返月球,並為人類未來登陸火星鋪路,其實在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批准啟動了阿提米絲計劃,目的是利用重返月球作為試驗和技術開發的平台,然而,川普現在對登月的必要性一度持懷疑態度,他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爭議性言論,稱「月球是火星的一部分」,引發輿論討論。

數發部預算被砍無法買台鐵票?黃彥男:還只能向詐團投降
立法院院會21日三讀通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數位發展部與旗下2署預算,共刪減約35.82億、比率達4成,其中數發部本部出國預算全數遭刪。數發部次長林宜敬日前聲稱,若數發部預算全刪將影響網路報稅、台鐵訂票等,引起各界熱議;數發部長黃彥男說,預算大減,不僅影響數位經濟發展,也會衝擊到防詐,數發部是跟詐騙集團、駭客作戰的單位,若砍斷金源,沒有新的技術防禦,「那我們只好投降」。

川普上任預告調升墨西哥關稅 劉鏡清:之於臺灣利大於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上任後旋即表示,預計將自2月1日起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因為他們讓毒品和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目前尚未針對臺灣提及相關政策,但是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於21日表示,臺灣的狀況目前仍未能鬆一口氣。除此之外,劉鏡清也提及,美國的關稅政策整體而言對臺灣來說仍是利大於弊,但建議國內企業須提早做好準備。

不只拓展半導體聯盟!元智大學產學合作、助力越南金融發展
元智大學副校長徐澤志日前訪問越南,積極推動與當地知名大學及機構,在半導體領域的深度合作;另出席峴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開幕儀式,代表元智大學與越南相關機構正式交換國際合作合約,透過跨國產學合作,助力當地國際金融發展。

機器人也有觸覺?興大突破AI新技術、開發仿生觸覺人工裝置
你能想像未來的機器人擁有如人類一般敏銳的觸覺嗎?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工裝置,稱為人工默克爾盤(Artificial Merkel Discs),突破AI皮膚新技術,為智能裝置開啟了全新的觸覺感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