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全功能測試 最快明年3月升空

台灣首顆由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已準備進入「全功能測試」的最後階段,預估最快2023年3月發射升空,行政院長蘇貞昌期盼,獵風者能成為太空產業的領頭羊,「期許獵風者成功發射,順利執行任務,為臺灣太空產業引路。」

行政院長蘇貞昌期許獵風者衛星成功發射。圖片來源:國科會

蘇貞昌指出,立法院在2021年5月31日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並於2022年1月20日正式實施,「其中揭示了我國太空發展基本原則,包括尊重國際公約及相關規範、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普及太空科學,及培育太空人才等。」且明定以國科會為主管機關,會同經濟部及相關機關,共同促進台灣太空產業之健全發展,而運安會負責太空事故的調查。

蘇貞昌強調,在Space X火箭回收技術成熟與星鏈計畫的催化下,全球太空經濟崛起,「而臺灣的太空科技,得利於30年來的衛星研製,與成熟靈活的民間產業,站在相對優勢的位置。」使政府更加重視太空科技與產業的發展,今年可說是臺灣的太空元年。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獵風者傳承「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的經驗,「我們進一步提高自製占比達82%,升空後將可驗證10項臺灣自行研發的關鍵元件與技術。」因此除了氣象觀測任務,還肩負取得各項太空科技「飛行履歷」的使命。

國研院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介紹,獵風者於2014年完成初步設計、2017年開始組裝,至今年7月組裝完成後,現已完成各種動態測試,即將進入全功能測試,預計將於11月底完成,待2023年1月初,通過運送前審查會議後,於1月底起運至南美洲法屬圭亞那,3月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織女星C型(VEGA C)火箭發射升空。

國研院太空中心說明,獵風者的任務酬載為自製「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反射接收儀(GNSS-R)」,在低地球軌道上,蒐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訊號,利用訊號反射的物理特徵,推算海面風速,期待能成為颱風預報的關鍵數據,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度。

瀏覽 508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