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電動車銷售大爆發!中日車廠取代特斯拉點火買氣
記者黃仁杰/編譯
儘管全球電動車市場增速放緩,南美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電動車銷售正快速攀升,而帶動這波成長的主力並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國品牌。
報導指出,秘魯綠能創業家 Luis Zwiebach 在 2019 年想購買電動車時,曾遠赴加州試駕特斯拉 Model 3,但由於特斯拉在秘魯沒有代理商,加上進口流程繁複,他最後向私人買家購得一輛二手車。當時充電設施匱乏,他甚至曾用餐叉插入土壤代替接地線,才讓車輛順利充電。

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雖然特斯拉仍未在秘魯設立展示中心,但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BYD)、吉利、長城(GWM),以及豐田、現代、起亞等傳統車廠陸續投入市場,使電動車價格大幅下降,部分中國車款售價僅為特斯拉的 6 成。秘魯汽車協會資料顯示,今年 1 至 9 月間,當地混合動力與電動車銷售達 7,256 輛,年增 44%,創歷史新高。
推動這波成長的重要關鍵,是去年啟用的中國打造的「昌凱港」(Chancay Port)。這座大型港口大幅縮短跨太平洋航程,使中國車廠可以更快速、低成本地向南美輸送新車,在美國與歐洲提高貿易壁壘後,南美市場成為中國車企的重要出口區。
比亞迪預計今年底前在利馬開設第四家展間;奇瑞與吉利在秘魯的據點合計已超過十家。Zwiebach 表示,當地每天平均售出逾兩輛電動車,需求強勁也促使他擴大綠能事業,包括提供家用與商用充電樁、太陽能設備等服務。
中國車企的崛起不僅限於秘魯。在智利、中國品牌今年第一季市占率接近 30%;在烏拉圭,中國品牌市占率更達 22%,比亞迪成為該國第三大車商,僅次於 GM 雪佛蘭與現代。美洲多國的充電設施不均、長途旅程挑戰仍然存在,但中國車款價格更具競爭力,是市占不斷攀升的核心原因。
今年電動車滲透率在拉丁美洲(含墨西哥、部分中美國家)已達 4%,較去年翻倍。智利、巴西、烏拉圭等國市場分別達到 10.6%、9.4%、28% 的新高紀錄,皆反映電動車接受度快速上升。
此外,中國過剩的汽車產能正大量外銷至中東、中亞與拉丁美洲,多數中國車企也在南美加速投資工廠。比亞迪今年 10 月已在巴西巴伊亞州的前福特工廠啟動組裝生產,長城汽車(GWM)也在當地啟動部分產線,以對應巴西逐步恢復的電動車進口關稅政策。
智利汽車商會認為,中國車企已證明品質能符合全球標準,加上價格優勢,南美消費者接受度快速提升。部分業者甚至表示,同樣的預算可以買三台中國皮卡,卻只能買兩台日、歐系品牌車款。
分析指出,秘魯昌凱港的啟用,正讓南美成為中國搶攻全球市場的新跳板——不只輸入秘魯,也開始以祕魯為中轉站,向智利、厄瓜多、哥倫比亞輸送新能源車。巴西則可能成為下一個區域物流中心。中國電動車在南美的發展已步入快速擴張階段,並重塑區域汽車市場版圖。
來源:路透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