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攜手Intrinsic打造未來AI機器人工廠 實現智慧工廠願景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鴻海今(21)日宣布與 Intrinsic 雙方成立合資企業,共同實現未來智慧工廠的願景,利用AI賦能的機器人技術,帶來製造業和工廠車間的生產方式無限潛力,協助生產營運具備更高的彈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
雙方合資公司設立於美國,重點目標在推動電子產品組裝和更廣泛製造領域的躍進式變革。其目標是對於不同世代大量重新設計的產品,原先需打造特定自動化解決方案,現在可以轉變為更具通用性的智慧機器人,自動化以往的人工流程,最終目標是實現工廠的全面協調和自動化。

透過合作,將能夠確保鴻海的智慧製造平台,從數據管理到機器人、AI 和數位孿生領域,在工廠內部實現智慧自動化,將徹底改變工廠營運,使其更具彈性、適應性、技能基礎和可擴展性。
鴻海表示,初期雙方合作將涵蓋組裝、檢測、機器維護管理和物流應用等,一系列應用場景。Intrinsic的Flowstate,將為鴻海和Intrinsic團隊提供一個通用工具,藉此利用業界領先的 AI 能力,如 Intrinsic Vision Model (IVM),在電子組裝過程中,導入全新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透過與 Intrinsic 的合作,鴻海能夠運用他們在 AI 驅動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深厚專業。「這種協同作用與我們在全球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相輔相成,使我們能夠共同開啟未來工廠的藍圖。」
Intrinsic 執行長 Wendy Tan White 則說,結合Intrinsic在AI驅動機器人軟體方面的專業能力,以及Alphabet在應用研究和平台開發方面的深厚經驗,加上鴻海長期以來的全球生產專業、世界級生產設施以及對製造業未來的願景,「我們將加速AI能應用在當今最需要,且最有價值的製造領域。」
傳統上,製造商依賴人工生產,或依賴硬性、寫死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這些系統的設計、編程和維護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其成本和複雜性將機器人限制在可預測、預先設定、高批量的任務中。
在現實場域中,對現有的工作站與產線進行製程變更,在技術上與經濟上往往都是不可行的。當前,產品設計、市場需求、客戶群或供應鏈發生變化,快速調整通常也是不可能,或者需要高昂成本。在許多情況下,這意味著在追求彈性與成本之間,人力仍然是執行重複性工作的唯一可行選項,但這也帶來其他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並實現更高效和永續的生產方式,滿足彈性靈活的生產力,鴻海與 Intrinsic的團隊將共同努力,將Intrinsic的AI平台能力與鴻海的智慧製造平台整合。目標是實現自適應的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能夠進一步提升鴻海的生產設施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效率。
這項合作關係是邁向未來智慧工廠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鴻海與Intrinsic團隊對未來充滿期待,並將持續突破智慧自動化的界限,提供更容易取得的AI驅動機器人技術,並推動電子製造產業持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