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第一季資本支持上看350億美元 Azure核心業務成長優於市場預期

記者孫敬/編譯

微軟(Microsoft)在週三發布的財報中指出,第一季(7月至9月)的資本支出創下近3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推翻先前對支出將放緩的預測,並提到今年的支出還會繼續增加,導致微軟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近4%。

不僅如此,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Meta也紛紛發出消息,表示將增加支出,以克服AI算力基礎設施的容量瓶頸,因各大廠正競相擴充算力,以滿足爆炸性的AI需求。

延伸閱讀:Android生態系監管?Google擬限制App需經「實名驗證」的開發者版本才能安裝

Microsoft 3
微軟雖然資本支出提高,但營收也很亮眼。(圖/科技島資料照)

微軟Azure業務成長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隨著不斷攀升的資本支出、科技公司水漲船高的估值,加上企業採用AI後生產力提升的證據尚不明確,已引發了市場對重蹈1990年代網路科技泡沫覆轍的恐懼。微軟的核心合作夥伴OpenAI,也身處燒錢的漩渦,先前OpenAI承諾將採購價值超過1兆美元的算力,但卻沒有交代細節的資金來源。

儘管成本高昂,微軟的投入短期內確實帶來了回報。微軟旗下的Azure雲端運算業務在該季度的成長率高達 40%,優於Visible Alpha預期的38.4%;微軟對本季Azure業務成長率37%的預測,也略高於市場預期的36.4%。

微軟財務長Amy Hood向分析師透露,若沒有算力容量限制,Azure的成長率本可以更高,她預計這種產能瓶頸至少會持續到公司本財年結束(2026年6月)。

微軟將部份合約轉讓甲骨文,以分散對OpenAI的依賴

微軟與OpenAI的深度合作,是Azure雲端業務高速成長的關鍵,同時也跟Amazon.com(AWS)的競爭中更具優勢,而微軟的365 Copilot等AI服務也極度依賴這項合作關係。微軟積極推進AI的策略,讓公司市值達到4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僅次於輝達(NVIDIA)。

為了將有限的AI產能優先分配給更高利潤的企業客戶,微軟將部分OpenAI的合約轉給甲骨文(Oracle)執行,此舉不僅獲得一些分析師的支持,也被視為微軟整體戰略的一部分,即透過自行開發模型,並與Anthropic等其他AI公司合作,以降低對OpenAI的依賴。

「我們必須平衡第三方需求與我們自身需求,為我們的研發提供資金,並建立模型能力。每當我們對不符合長期利益的事情說『不』時,我都感覺更好。」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於財報會議中提到。

資料來源:Reuter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