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曾下雨 外星人也撐傘? 新研究揭示紅色星球是「濕潤世界」

記者林育如/編譯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火星曾經比先前認為的更加潮濕多雨。在火星南部的諾亞起源地區(Noachis Terra),科學家發現了一個綿延超過9,000英里(約14,484公里)的古老「倒轉河道」網絡,這項發現對火星古氣候的理解帶來重大突破。

mars
美國太空總署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現了這條低矮的山脊,它看起來有點像搖搖欲墜的路緣。科學家認為,這些山脊的硬化邊緣——探測器正在探索的箱形區域的一部分——可能是由古代地下水形成的。(圖/取自NASA)

根據《SPACE》報導,這項研究由英國公開大學(Open University)博士生亞當‧羅斯庫特(Adam Losekoot)領導,他表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顯示火星曾是一個更為複雜且活躍的星球。能參與這樣的研究,實在令人興奮。」

自1970年代美國水手9號(Mariner 9)太空船首次拍攝到乾涸河道以來,科學界便已知道火星曾是一個濕潤的星球。這些河道的形成可追溯至超過35億年前。然而,除了河道切割地表外,火星上的沉積物也同樣提供了流水存在的證據。

當水流消退或蒸發後,會留下沉積物,有些甚至保存在曾是湖泊的隕石坑中,如NASA「好奇號」探測車目前正在探索的蓋爾隕石坑。這些沉積物有時也會堆積在河床上,隨著時間演進變得堅硬,而周圍地層逐漸風化侵蝕,反而讓原本的河床變成凸起的高脊,地質學家稱之為「彎曲狀倒轉河道」(fluvial sinuous ridges)。

羅斯庫特利用NASA火星偵察軌道器上的高解析成像科學實驗相機(HiRISE)、Context Camera,以及已退役的火星全球探勘者任務(Mars Global Surveyor)上的火星軌道雷射高度計(MOLA)等資料,成功繪製出Noachis Terra地區的倒轉河道分布圖。這個區域過去因缺乏明顯河道而未受重視,但羅斯庫特的研究證實,該地區曾有大量穩定水流活動。

延伸閱讀:
吸血鬼恆星有「共犯」?研究揭第三顆星助攻吞噬行動
NASA鎖定轉變型毫秒脈衝星 IXPE揭X射線真正來源
太陽黑子AR4136活動加劇 磁場爆發逼近地球
土衛六生命前體研究新突破:類細胞結構有望在甲烷湖中形成

「研究像Noachis Terra這樣鮮少探索的地區令人振奮,因為那裡的地貌數十億年來幾乎未曾改變,是一座保存地質歷史的時光膠囊。」羅斯庫特表示。

研究顯示,這些倒轉河道有的以孤立段落存在,有的則形成綿延數百英里、數十碼高的完整河系。羅斯庫特指出,這類規模的河道系統不太可能是由突發洪水造成,而更可能是在穩定氣候條件下、經歷地質年代的逐漸形成,時間大約在37億年前的諾亞紀至赫斯珀利紀交界。

令人注目的還有:這些古河道最可能的水源是降水——包括雨、冰雹或雪。如此大規模的倒轉河道網絡暗示,Noachis Terra地區過去可能曾是溫暖多雨的火星「雨林」。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303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