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逃過黑洞吞噬又折返 罕見雙閃光事件挑戰天文定律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國際天文團隊近日發現,一顆原本即將被吞噬的恆星竟從黑洞重力魔掌中倖存,並在大約700天後「回頭」再度接近,形成第二次閃光。這個罕見的現象已被命名為「AT 2022dbl」,也成為首度有觀測證據顯示恆星曾逃過黑洞吞噬,並再次回到黑洞附近的紀錄。

1 16
一顆原本即將被吞噬的恆星竟從黑洞重力魔掌中倖存,並在大約700天後「回頭」再度接近。(圖/AI生成)

根據《Space.com》報導,研究團隊透過觀測兩次極為相似的閃光現象,排除是兩顆恆星分別被吞噬的可能,判定這應是同一顆恆星被黑洞「咬」了兩口。這一發現可能改寫天文學界對「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s,簡稱TDE)的既有理解。

TDE是一種黑洞吞噬恆星的劇烈事件。當恆星太過接近超大質量黑洞時,會受到強大引力撕扯,導致水平方向被擠壓、垂直方向被拉長,最終像義大利麵一樣被「拉絲」,這種過程也被形象地稱為「義大利麵化」(spaghettification)。被撕裂的恆星物質有部分會繞著黑洞旋轉,逐漸被吞噬,其餘則高速拋射至宇宙中,產生耀眼的閃光,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然而,過去十年來,科學家觀測到部分TDE的亮度與溫度都遠低於理論預測。AT 2022dbl提供了新的可能解釋:有些黑洞可能不會一次將恆星完全吞噬,而是選擇「細細品嘗」,留下部分恆星在太空中繼續運行,甚至可能再次接近黑洞。

研究團隊現在最關注的,是這顆大難不死的恆星是否會迎來第三次黑洞邂逅。如果它再次倖存,預期將在第二次閃光發生後約700天、也就是2026年初,再度靠近黑洞並引發第三次閃光。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會在兩年後看到第三次閃光,」研究團隊成員、特拉維夫大學天文學家阿卡維(Iair Arcavi)表示。「如果第三次閃光出現,就代表第二次也只是部分撕裂,這顆恆星仍然存在。」

延伸閱讀:
太空水母現蹤天際!中國天舟九號貨運飛船發射創紀錄
歐洲火星探測任務大進展 全球最大火星降落傘北極成功測試
比太陽系還老!人類史上最古彗星3I/ATLAS曝光
恆星版「寄生獸」?參宿四藏有伴星 未來恐將被吞噬

但如果第三次閃光沒有如期發生,就可能代表第二次已是終結,恆星最終還是遭到吞噬。而第一次與第二次閃光幾乎一模一樣,也將暗示部分破壞與完全破壞在觀測結果上難以區分。這一點過去雖然有理論預測,卻始終缺乏實際證據。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必須重新詮釋這些閃光的意義,並重新思考它們如何揭露潛藏在星系中心的黑洞怪物,」阿卡維補充道。

資料來源:Space.com

 

瀏覽 502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