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恆星盤到DNA!17種複雜分子現蹤 揭宇宙生命演化鏈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國際天文團隊透過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在距離地球約1,305光年的年輕恆星「獵戶座V883」(V883 Orionis)周圍,首次偵測到多達17種複雜有機分子,包括乙二醇與氰基甲醇等與生命起源息息相關的關鍵化合物,為探索生命從何而來提供新線索。

1
在距離地球約1,305光年的年輕恆星「獵戶座V883」,偵測到多達17種複雜有機分子。(圖/AI生成)

Space.com》報導,研究團隊表示,這些分子存在於所謂的「原行星盤」中,也就是圍繞著恆星形成中的氣體與塵埃盤,未來將孕育行星。而這些分子的發現,代表早在行星形成之前,生命的化學種子就已在太空中合成,並可能被帶入新誕生的行星系統中。

V883 Orionis 是一顆年齡僅約50萬年的「原恆星」,正處於吸積物質、快速成長與形成行星系統的關鍵階段。雖然這樣的年齡對人類來說早已是「遠古」,但對比我們太陽約46億年的壽命而言,V883 Orionis 還只是個「嬰兒」。

此次在V883 Orionis周圍偵測到的複雜有機分子,包括首次在此環境中觀察到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氰基甲醇(glycolonitrile),這兩種化合物被視為胺基酸與核酸鹼基等生命基本單元的前驅物。例如氰基甲醇可進一步合成甘胺酸、丙胺酸與DNA/RNA中的腺嘌呤(Adenine)。

延伸閱讀:
愛因斯坦助攻!天文學家靠百年理論找出失落行星
JWST揭露NGC 6072星雲驚人結構 恆星死亡不只一種模樣
外太空也會打嗝?天文學家追蹤22年發現脈衝星神祕「轉速故障」
火箭送貨90分鐘到全球?美軍計畫卡在環保爭議上

負責研究的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科學家法杜爾(Abubakar Fadul)表示,這項發現證實了從星際雲氣體到完整行星系統之間,存在一條連續的化學演化路徑,也顛覆了過去科學界對於「原恆星劇烈變化會摧毀複雜分子」的假設。

過去曾有一種主流理論,認為原恆星到主序星的轉變過程中,因劇烈輻射與氣體震盪,會導致早期合成的有機分子被破壞,化學過程需重新開始。然而本次研究結果指出,這些分子其實可能從早期就已形成,並被保留下來持續發展。

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這些複雜分子多在寒冷的冰塵中形成,而在像V883 Orionis這樣的系統中,當物質落入恆星釋放出大量輻射時,就能加熱原本冰凍的塵埃,釋放出這些有機化學物質,讓人得以觀測到其存在。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目前已有令人振奮的成果,但從光譜數據中仍有許多訊號尚未完全解析,未來將透過更高解析度的觀測,確認這些分子的存在,並有望發現更多尚未辨識的有機化合物。研究成果已公布於 《arXiv》預印本平台。

資料來源:Space.comarXiv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