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究:離子液體或能成為外星生命的溫床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在地球上,液態水被視為生命存在的核心要素,但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指出,在其他行星或衛星上,或許有不同於水的液體也能支持生命的形成與維持。這項研究提出,全新的觀點認為,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不一定僅限於水,而是需要一種能讓生物新陳代謝得以進行的液態環境。

3 10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在其他行星或衛星上,或許有不同於水的液體也能支持生命的形成與維持。(圖/AI生成)

Space.com》報導,該研究由MIT博士後研究員拉恰娜·阿格拉瓦爾(Rachana Agrawal)領導,研究團隊重點探討「離子液體」的可能性。離子液體是一種在低於水沸點(攝氏100度以下)即可呈現液態的鹽類物質。實驗結果顯示,這類液體有可能由岩質行星與衛星上的常見成分自然形成,並且能在液態水無法存在的環境中保持液態。離子液體能承受較廣泛的溫度與壓力變化,並且可能支持生物分子如蛋白質的存在,這對探索外星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阿格拉瓦爾指出,「我們之所以認為水對生命至關重要,是因為地球生命的需求。但如果從更廣泛的定義來看,生命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可以進行新陳代謝的液體。」她強調,離子液體的特性可能顯著擴展岩質天體的可居住範圍,提供生命存在的新可能。

延伸閱讀:
200萬美元獎金加持!NASA月球回收挑戰第二階段全面展開
火星探險新萌寵!Olympus四足機器人展現未來探險技能
14座沉睡星系曝光!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帶來重大突破
大隕石穿屋驚魂!美國喬治亞州現身史前隕石 可能比地球還古老

這項研究的發現源自一次意外實驗。團隊原本的研究目標是探索金星雲層中的生命跡象,嘗試收集並蒸發硫酸。然而,當研究人員進行蒸發實驗時,發現液體層總是無法完全消失。進一步分析顯示,這層液體其實是硫酸與甘胺酸反應後形成的離子液體。由此,研究團隊推測,在其他行星或衛星上,若具備類似化學條件,離子液體也有可能自然形成,並成為潛在生命的媒介。

MIT教授莎拉·西格(Sara Seager)也是本研究的共同作者,她表示,這項研究為探索外星生命開啟了全新方向,「我們才剛打開了一個潘朵拉盒子」,未來還有大量研究工作等待進行,以確認離子液體在各種行星環境中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學潛力。

該研究論文已於8月11日發表在《the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研究成果不僅挑戰了傳統生命定義,也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視角與可能性,指出液態水可能並非唯一支持生命的液體環境。

資料來源:Space.com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