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發現!白矮星不是單純誕生 而是劇烈合併產物
記者林育如/編譯
天文學家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一顆看似普通的白矮星,其實是兩顆恆星劇烈合併後的產物,揭示宇宙中「平凡」天體背後可能隱藏著驚人的過往。

這項由英國華威大學的Snehalata Sahu與Boris Gaensicke領導的最新研究指出,這顆名為WD 0525+526的白矮星距離地球約128光年。乍看之下,它與其他白矮星無異,但哈伯望遠鏡的紫外線觀測揭露了它截然不同的歷史。
白矮星是像太陽這類恆星燃料耗盡後的致密殘骸,體積與地球相當,卻可承載高達1.4倍太陽質量。大多數白矮星來自單顆恆星自然演化而成,但WD 0525+526顯示,它並非如此形成,而是兩顆恆星碰撞合併的結果。合併過程讓它的外層氫、氦物質大幅剝離,露出碳豐富的核心,而哈伯望遠鏡的紫外線觀測正好捕捉到這些異常碳含量。
研究指出,WD 0525+526的表面溫度接近21,000開爾文(約37,000華氏度),質量約為太陽的1.2倍,無論是溫度還是質量都在這類罕見合併白矮星中相當突出。由於它在可見光下看起來毫無異常,天文學家推測,宇宙中可能還有更多白矮星擁有類似的爆炸性起源,只是尚未被發現。
延伸閱讀:
75隻小鼠、千隻果蠅將上太空 俄羅斯太空總署打造太空版諾亞方舟
NASA聯手Google開發AI醫療助理 助太空人遠征月球、火星
太空血液流動大揭密 NASA探索心血管保護新方法
藍色起源推火星通訊軌道器MTO 支援NASA 2028打造地火高速網
華威大學研究員Antoine Bedrad表示,團隊接下來將研究碳白矮星在普通白矮星群中的分布,以及隱藏於普通白矮星背後的恆星合併事件數量,進一步理解白矮星雙星系統與超新星爆炸的形成途徑。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8月6日發表在《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
資料來源:Space.com 、ScienceDaily、NASA、Nature 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