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研究重大發現!地球水源可能源自太空撞擊
記者林育如/編譯
天文學家最新發現,編號 12P/Pons-Brooks 的「魔鬼彗星」 所含水分,其氫同位素比例與地球水幾乎一致。這項成果支持了「地球上的水可能來自彗星撞擊」的理論,為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結果已於 8 月 8 日刊登在《Nature Astronomy》期刊。

美國太空總署(NASA)分子天體物理學家、研究主持人 Martin Cordiner 表示:「我們的新結果提供了迄今最強有力的證據,顯示至少部分哈雷型彗星所攜帶的水,其同位素特徵與地球相同,這意味著彗星可能在讓地球成為適居星球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研究團隊利用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次毫米波陣列(ALMA) 與 NASA 紅外線望遠鏡設施(IRTF),分析魔鬼彗星的氘氫比(D/H 值)。氘為帶有一個中子的「重氫」,這一比例可視為水的「化學指紋」,能追溯其來源。結果顯示,該彗星的水與地球水「幾乎無法區分」。
這項發現意義重大。過去對其他哈雷型彗星的測量顯示,水分的 D/H 比例與地球不同,因此科學界曾對「彗星帶水」假說抱持疑慮。然而魔鬼彗星的數據,卻進一步強化了這項理論。
延伸閱讀:
黑洞「心跳」再現天文學挑戰!IXPE觀測揭示極端X光偏振現象
福衛八號將升空 TASA衛星競賽扎根下一代人才
仿壁虎黏附衛星助力清理太空垃圾 減少軌道碎片危機
天文新發現!白矮星不是單純誕生 而是劇烈合併產物
此外,這次研究也是首次對彗星水分進行如此細緻的成像。團隊同時觀測了普通水(H₂O)與含氘的重水(HDO),並分析彗星釋放的氣體。NASA 專案科學家 Stefanie Milam 指出:「透過同時繪製 H₂O 與 HDO 的分布,我們能確認這些氣體確實來自彗星核心冰層的升華,而非在彗星氣體雲中經化學作用生成。」
這一突破性發現,讓科學界更接近解開地球水源的謎題。
資料來源:Space.com、NEW YORK POST、Nature 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