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穀神星曾有古老「微生物食物庫」?Dawn任務新發現曝光

記者林育如/編譯

最新 NASA 研究指出,太陽系主小行星帶中最大矮行星 穀神星(Ceres),雖然今日冰冷乾涸,但古代可能曾擁有 持久化學能來源,為單細胞微生物提供潛在「食物」。這項研究支持穀神星曾具備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的理論。

3 16
這幅插圖描繪了矮行星穀神星的內部,包括水和氣體從岩石核心轉移到鹹水的過程。二氧化碳和甲烷是穀神星地表下攜帶化學能的分子之一。(圖/美國太空總署/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

過去 NASA 的 Dawn 任務(2018 年結束) 探測顯示,穀神星表面明亮區域主要由地下滲出的液體留下的鹽類構成。2020 年分析則發現,這些液體來源於地下龐大的鹽水儲層。此外,Dawn 任務也揭示穀神星內含有 有機碳分子,雖不足以直接支持生命,但提供形成微生物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次研究發現了第三個關鍵條件:古代穀神星內部可能存在 持久的化學能來源。研究指出,約 25 億年前,穀神星地下海洋可能持續受到含溶解氣體的熱水供應,來自其岩石核心經過變質作用的岩石。熱源來自矮行星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這一內部加熱過程在太陽系其他天體中也常見。

延伸閱讀:
地面系統出現問題!SpaceX超級火箭第10次試飛喊卡
NASA指出外星智慧或能接收地球訊號 火星排列時最容易被捕捉
9月21日太陽將現「月亮咬痕」!南半球迎來春分日偏食
前所未見!恆星被剝到骨頭般裸露的超新星曝光

研究主要作者、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員 Sam Courville 表示:「在地球上,地下熱水與海洋混合,通常能為微生物提供豐富化學能。若穀神星古代的地下水流曾有類似現象,將可能具重大意義。」Courville 在 NASA 噴射推進實驗室(JPL) 實習期間主導了這項研究。

然而,如今的穀神星環境不再適合生命存在。它的水量減少、溫度下降,現有的放射性衰變熱不足以保持水液態,其殘留液體也已濃縮成鹽水。研究推測,穀神星最可能具生命潛力的時期為 形成後 5 億至 20 億年間(約 25 億至 40 億年前),當時岩石核心達到最高溫度,熱水注入地下水系統。

與土衛二或木衛二等受大型行星引力加熱的冰衛星不同,穀神星缺乏持續內部加熱,因此其古代能支持生命的化學能主要來自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這一發現也提示,其他大小與穀神星相仿、且未受行星引力顯著加熱的冰質天體,過去可能也曾具備短暫的宜居條件。相關研究成果已於 8 月 20 日 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

資料來源:NASA、EarthSky、Science Advance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