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暴直撲地球!衛星受威脅、極光暴走 磁暴強度上看G3等級

記者林育如/編譯

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表示,受到太陽活動增強影響,預期今日起地球將遭遇中度等級的地磁擾動(G3級磁暴),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50度的地區,民眾在適當條件下或有機會觀賞到極光景象。相關單位也須留意通訊、導航與衛星系統可能受到的影響。

1 1
到太陽活動增強影響,預期今日起地球將遭遇中度等級的地磁擾動(G3級磁暴),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50度的地區,民眾在適當條件下或有機會觀賞到極光景象。(圖/AI生成)

氣象署指出,太陽表面活躍區AR4199於8月31日爆發長延時M級太陽閃焰,並伴隨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依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WSA-Enlil模式資料分析,該CME預計於9月2日通過近地太空環境,太陽風風速與密度將明顯上升,行星際磁場條件劇變,可能引發為期約24小時的地磁擾動,Kp指數短暫達到7,為中度磁暴(G3)等級。

極光形成與地磁擾動密切相關,尤其需觀察行星際磁場中的Bz分量。當Bz轉為「南向」時,太陽風能更有效與地球磁層耦合,觸發大量高能粒子沿磁力線進入大氣層,與大氣分子碰撞後釋放可見光,形成極光。若Bz持續南向並配合高Kp值,極光活動將顯著增強,最低可能出現在磁緯50度地區,包含北美中部、北歐與部分俄羅斯地區等。

延伸閱讀:
太空站開種植物、培養骨細胞!NASA展開太空農業與抗老研究
NASA攜手IBM打造AI太陽預測系統 助力太空任務安全
火星地表活起來了!毅力號揭露慢移巨型沙脈 顛覆火星沉寂印象
我國自製獵風者衛星再升級 颱風路徑與降雨預報精準度創新高

此外,這場太空天氣事件亦可能對多項科技系統構成潛在影響。強烈的地磁擾動可能導致人造衛星表面出現電荷累積現象,進而干擾電子系統運作;低地球軌道(LEO)衛星因受大氣阻力增加,可能需要進行姿態修正以維持穩定運行。地面通訊方面,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可能下降,低頻與高頻無線電訊號亦可能出現短暫中斷,影響航空及海上通訊。此外,部分電力或航太裝置的保護機制可能因磁場干擾而誤觸發,需進行電壓調整與系統校正,以確保設備正常運作。

未來24小時地磁活動將明顯增強,建議航太、電力、通訊及導航等相關單位提高警覺,留意設備運作情形,並可透過 SpaceWeatherLive.com 等平台即時查詢Kp指數與Bz變化,掌握太空天氣最新動態。

資料來源:Space.com、中央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 、NOAA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