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研究:超新星爆炸前恆星內部翻轉引爆炸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太空總署(NASA)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最新研究指出,距今超過300年前爆炸的著名超新星殘骸「仙王座A星」(Cassiopeia A,簡稱Cas A),其原先巨星在爆炸前數小時,內部發生劇烈翻轉,星體內部層狀結構劇烈攪動,成為超新星爆炸前最後關鍵的劇變。

3 1
NASA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觀測仙王座A超新星殘骸,不同顏色代表殘骸中主要元素的分布:紅為矽、黃為硫、綠為鈣、紫為鐵,藍色顯示高能X射線與爆炸波。(圖/取自NASA)

Cas A是錢卓拉自1999年發射以來首批觀測的天體之一,科學家多年來持續研究這顆超新星殘骸,不斷挖掘新的發現。這項研究由日本明治大學佐藤俊樹(Toshiki Sato)領導,結合X射線觀測資料與先進電腦模擬,揭示了超新星爆炸前的驚人內部動態。

研究指出,巨星隨著壽命增長,內部逐層形成氫、氦、碳等元素,形成如洋蔥般的多層結構。當鐵核質量超過太陽約1.4倍,核心不再能支撐自身重量崩塌,引發外層反彈形成核心崩塌型超新星。

延伸閱讀:
太空站開種植物、培養骨細胞!NASA展開太空農業與抗老研究
NASA攜手IBM打造AI太陽預測系統 助力太空任務安全
火星地表活起來了!毅力號揭露慢移巨型沙脈 顛覆火星沉寂印象
我國自製獵風者衛星再升級 颱風路徑與降雨預報精準度創新高

此次錢卓拉觀測發現,爆炸前數小時,Cas A內部矽元素豐富層往外穿透,突破鄰近豐富氖元素層的隔閡,造成兩層元素劇烈互換。矽元素物質向外移動,氖元素則向內流動,留下矽與氖分布不均的殘骸痕跡。

這種內部攪動不僅解釋了Cas A殘骸不對稱的三維形態,也可能造成超新星核心(現為中子星)高速運動。更重要的是,這些劇烈湍流可能促進了超新星爆炸波的發展,觸發了恆星的毀滅性爆炸。

京都大學內田裕之(Hiroyuki Uchida)表示,恆星最後時刻的內部動態,或許是決定其是否會以超新星形式光耀宇宙的關鍵。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最新一期並同步上線。

資料來源:NASA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