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隕石揭密!千萬年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竟低於現代 顛覆氣候認知
記者林育如/編譯
來自太空的微隕石雖然體積微小,卻蘊含豐富線索。德國研究團隊近期分析數百萬年前落在地球、經化石化保存下來的微隕石,透過其所含的氧同位素,重建古大氣中二氧化碳(CO₂)濃度,研究結果刊登於《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

根據研究,這些微隕石落地時,因進入大氣層高速燃燒而與大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將氧氣「封存」在隕石內部結構中。這種金屬含量高、氧氣含量低的特殊構造,讓它們能如時光膠囊般,保存古代大氣成分的證據。
研究第一作者、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家查諾(Fabian Zahnow)表示,微隕石幾乎無所不在,即使是現代,也可從屋頂或湖底輕易取得。不過這次研究的重點是化石化的古代樣本。
研究團隊分析了從歐洲地區沉積岩中篩選出的92顆富鐵微隕石,加上來自私人收藏的8顆,共計100顆樣本。為確保分析準確,他們進一步檢測是否遭地球水分污染,因為水中的氧同位素會混淆結果。其中只有4顆樣本未顯示被水污染的跡象,可作為可信的分析對象。
這4顆微隕石分別來自中新世(約900萬年前)與晚白堊紀(約8700萬年前),其氧同位素組成顯示,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50至300百萬分之一(ppm),略低於現代的420 ppm。
延伸閱讀:
美國國會警告:NASA恐被中國搶先登月!阿耳忒彌斯計畫危機四伏
銀河邊緣驚現「逃逸脈衝星」!卡爾維拉顛覆天文認知
NASA加速單光子CMOS感測技術 助尋地外生命
沒重力也能吃壽司!太空人秀創意太空料理技術
這些數據與過去模型模擬的結果相符,不過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行星科學家根奇(Matt Genge)指出,樣本數過少導致結果仍有高度不確定性,難以據此下定論。他認為此研究是「勇敢的嘗試」,方法嚴謹,未來若能蒐集更多保存良好的樣本,尤其是來自二氧化碳異常偏高時期(如三疊紀),將有助更清楚了解地球氣候與生命演化的歷史。
研究人員表示,希望未來能找到更多未受污染的古代微隕石,進一步驗證高二氧化碳時期是否真如模型所示,對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與生命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Science.org 、EOS、Sp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