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月球基地靠它!多功能模組化火星車 一車搞定探勘+搬運任務

記者林育如/編譯

模組化設計正席捲太空探測領域,不只是太空站,連月球、火星車也開始變得更靈活!德國航太中心(DLR)最新研究提出一套創新的模組化火星車架構,未來這種「多功能拖車」不只能探索,還能拉著不同「貨物模組」奔波於月球或火星地表,實現一車多能,為未來的太空基地建設鋪路。

3 10
模組化火星車架構,不只能探索,還能拉著不同「貨物模組」奔波於月球或火星地表。(圖/AI生成)

Universe Today》報導,這套系統的核心想法很簡單:火星車配備標準化的連接器,不但能提供電力和液體輸送,還能牢牢拉著各種專用模組,根據任務需求自由搭配。這些模組可以是科學儀器、動力系統,甚至是挖掘工具如鏟子或挖掘機,功能多樣且彈性十足。

舉例來說,月球上的水冰開採任務就是這套架構的理想場景。火星車先去探勘可能藏有水冰的地點,接著拉著專用開採模組過去作業,然後再將挖掘出的水冰運送到火箭燃料廠或太空人居住區等重要基地,實現資源的原地利用(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研究團隊特別設計了「混合型」移動系統,火星車的車輪裝在長長的關節式機械腿末端。這種設計比Curiosity使用的系統更快速,也更靈活,適合在崎嶇地形穿梭。研究中模擬了超過1500種不同配置,從輪子控制方式(串聯或並聯)、機械腿結構、是否搭載模組,到地形坡度與表面條件,全方位分析。

延伸閱讀:
太空帶來生命秘碼!20億年前隕石竟藏類似人類DNA的神秘分子
獵戶座流星雨下週爆發!10月20-21日夜空閃耀「流星雨嘉年華」
太空快塞車!新研究警告:衛星閃避碰撞次數暴增 低軌道恐爆「大亂鬥」

結果顯示,沒有絕對完美的設計,每種組合都有優缺點。舉例來說,機械腿關節扭力和離地間隙這兩項指標差異最大,部分配置在這兩點表現不理想。系統穩定度大致一致,而耗電量則主要受有無拖拉模組影響,和車體配置關係不大。

這份論文是DLR多年研發腿式火星車的重要里程碑。未來火星車不僅僅是探險家,更將成為太空殖民基礎建設的多面手。根據任務不同彈性切換配置,將是成功關鍵。雖然目前還沒有火星車實際上太空的計畫,但這項研究讓這些機器人越來越靠近上天的那一天。

資料來源:Universe Toda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