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科技浪潮衝擊全球八成勞動力!WEF揭七大產業轉型關鍵
記者林育如/編譯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25 年最新報告,一場由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robotics)、先進能源系統(advanced energy systems)與感測網絡(sensor networks)引領的科技浪潮,正悄然席捲全球職場。當中受衝擊最大、同時可能受惠最多的,是涵蓋農業、製造、建築、批發與零售、運輸物流、商業管理、醫療等七大產業。這七大產業合計吸納了全球近 8 成勞動人口,換句話說,這波科技革命波及的人,是全球絕大多數的上班族。

報告指出,這四項技術不只是「辦公室裡的革命」,它們正在真實改變耕地、工廠、建築工地、醫院、運輸倉儲,將熟悉的勞動場景,改造成為更高效率、更智能、更節能的新型態工作場所。舉例來說:在阿聯酋與加納,無人機(drones)已被用於城市快遞與偏鄉醫療物資運送;非洲多國屋頂太陽能加微型能源系統(micro‑energy systems)替代不穩電力,讓一線員工不因停電被迫放假,並創造新的能源維運職缺;而半自動化的建築機具,開始在施工現場減輕工人負擔、提升安全性;在醫療領域,結合 AI 與機器人將重新設計病患流程,也將改變醫護與後勤的人力架構。
不過,報告也提醒:機會與風險並存。若只是一昧追求效率,而忽略投資與普及技術、全球技術流通、公平取得權益等機制,恐導致技術紅利只被少數國家/企業享有,加劇就業不平等甚至失業。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WEF 強調,政府、企業與科技開發者必須合作,透過資本動員、政策支持、平台設計、技能再培訓等方式,確保未來勞動力市場能兼顧生產力與包容性。
延伸閱讀:
職場技能大洗牌!未來工作必備能力曝光
全球就業陷「低聘用、低解僱」惡性循環 七國增長疲弱
專家為年輕人辯護 AI取代初階員工恐引爆「人才末日循環」
「技術發展的路徑取決於我們現在與未來幾年的決定。」WEF 工作、薪資與職位創造部門主管 Till Leopold 如是說。他認為,了解哪些技術將成為變革催化劑,以及它們將如何影響涵蓋全球 80% 勞動人口的七大產業,是我們預見未來並努力導向積極結果的重要起點。
報告呼籲:現在就要著手,動用科技投資、擴大技術普及、建立合理市場架構、並為勞動者提供再教育和技能轉型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科技進步 ≠ 就業取代」,而是「創造更包容、更有生產力的未來工作機會」。
對於全球大部分工作都將被這波科技動員所影響,你我的職涯,很有可能正站在重大轉折點上:是被機器取代,還是迎向翻轉生涯的新機會,全看這一波如何「走出去」。
資料來源:World Economic For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