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過大恐成霸凌?心理師傳授3大識別警訊自我評斷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隨著畢業季將至,從社會新鮮人或是已在社會上走跳數年的社會人士,面臨新環境總是難免或多或少生成適應問題,童伴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莉婷指出,首要面對壓力管理、人際關係,以及應對未知變化等核心議題。除此之外,身處職場期間,也建議民眾平時可以「3大依據」進行評估,究竟自己是否無意間承受過多壓力、須尋求專業協助。

陳莉婷心理師指出,面對職場適應問題,首先釐清三大議題重點:壓力管理:、人際關係與如何應對未知變化。(圖/123RF)

面對職場調適 應先瞭解的3大議題

舉凡面臨新工作的適應期,還是在職涯轉換期而生的各種困惑,總是沉甸甸地讓人喘不過氣,陳莉婷直指3大核心議題需留意:

  1. 壓力管理:

    覺察自我狀態的持續需求,練習減壓與重現自我安全感及穩定性

  2. 人際關係:

    從校園過渡到職場,人際關係的建立仍有些許不同的特性,如何在新環境中從陌生到熟識建立支持系統,並學習有效溝通

  3. 應對未知變化:

    有鑑於如今的世代節奏快速,3C網路的訊息時時刻刻更迭,分秒都可能迎來無數可能的未知與挑戰。然而後續將如何強化心理韌性、提升挫折容忍度,並從困難的狀態下走到有信心自我肯定

延伸閱讀:
就算是躺平族也要很優雅 心理師解析Z世代年輕人常見困難
憂鬱、孤立感恐為職場霸凌前兆?心理師:這些跡象可自我檢視
年輕世代「心困境」!職涯迷惘該怎麼辦 專業心理師給建議

心理師推薦!從這3項調適策略做起

  1. 每日壓力檢測:

    每天5分鐘「身心掃描」察覺疲勞與情緒

  2. 建立同儕支持系統:

    嘗試每週主動找 1–2 位信任的同事聊聊,分享彼此近日的挑戰與資源

  3. 小步前進法:

    若遇到新任務,可將其拆解成3個可執行的小步驟,每達標一個小進度,降低焦慮

陳莉婷也分享接觸過的幾個案例,小李因甫畢業即投入外商,對於產業中的多項專業術語仍感到陌生,生成不小壓力及自我懷疑,而後調整在每天早上固定先用10分鐘複習專有名詞,約莫在累積了1個月後,不僅找回控制感與合理性,亦見其自信心回升。另一位個案阿華,則是因轉職後頻繁加班感到人際疏離,開始在午休時段發起「職場小社群」活動,共同午餐、追劇或是做運動彼此相互激勵,生成社交連結後則平衡了孤立感。

怎麼樣才算合理壓力?「這幾項」其實可歸因為霸凌!

為了生活和夢想踏入職場,無論是自我期許或源自家庭的寄望、產業間的競爭等,各式壓力接連從多面向襲來,然而該如何評斷哪些是「可承擔的合理壓力」,或是可能已經超負荷、有機會延伸成須求助專業協助的霸凌,陳莉婷為民眾簡單列出幾項依據:頻率與強度,有些壓力可緩解、偶爾焦慮可視作成長推進的動力;主觀感受,確認自己是否時常感到無助恐懼,甚至是被貶低;生理影響,若有長期未改善的失眠、頭痛、胃痛等狀態,可能都在暗示已超出自身可承受的範圍。

平時常見的幾項壓力源頭,可能來自於外界對自己在人格、外表或工作能力上,給予指責式的反饋,甚至嘲笑;工作量與資源上的不對等,比如被無止境地加派任務,或是有細節會「蓄意」且「頻繁」忘記告訴你;社交排擠,常見於平時團購訂飲料時,會刻意將其排除於群體活動外。

在面臨這些困境之際,我們可以有幾種自救行動:

  1. 像寫日記一樣做自我紀錄:

    記下「事件-感受-行動」讓自己有憑有據,觀察自身的體悟和採取哪些行動

  2. 求助相關管道:

    遭受侵害時多會產生自我弱化的感受,在擔憂更多災難發生前,先尋求主管或人資溝通,必要時尋求EAP或外部心理師協助

  3. 法務諮詢:

    若經證實構成職場霸凌,可採集證據並諮詢專業單位,了解後續程序做好個人保障

陳莉婷強調:「不必等到崩潰,當你感到『不只是忙』,而是『真的撐不下去』時,就是求助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步調,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瀏覽 97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