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AI晶片夢碎?亞馬遜、蘋果、特斯拉最終回歸輝達懷抱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近年來嘗試在AI戰場上繞過輝達,打造屬於自家的AI晶片或運算架構,但似乎成效不彰,回顧三巨頭的AI自研之路,特斯拉從2019年起就轉向自家FSD晶片,並砸重金研發DOJO超級電腦,然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日宣布終止自研晶片計劃,未來將重回Nvidia和AMD的懷抱,並優先使用Nvidia GPU作為AI訓練基礎。
亞馬遜方面,也曾斥資打造自家的AI運算方案,但近期則明顯調整策略,擴大與Anthropic的AI合作,同時大規模部署Nvidia GPU於AWS雲端,強化其為外部用戶和自家產品提供AI算力。
蘋果在2024年發表Apple Intelligence平台並強化本地運算AI能力,帶來多項創新體驗,但其在大型語言模型(LLM)等關鍵技術的推進步伐偏慢,預定要等到2026年才能看到完整的Siri新一代AI升級,受限於蘋果強調用戶隱私、偏好端側運算等策略,與競爭對手相比顯得謹慎且步伐較緩。

延伸閱讀:Sam Altman:Gen Z是最幸運的一代 有機會在「太陽系」裡工作
AI基礎建設領域,輝達的CUDA平台及新一代Blackwell Ultra GPU已形成產業「事實標準」,軟硬協同的強大生態系統是開發與部署大型生成式AI不可或缺的基石。微軟與Meta等公司直接搭建於輝達方案之上快速擴展,OpenAI更是高度依賴輝達產品實現商業化,全年營收衝上120億美元、ChatGPT週活躍用戶逾7,000萬。
此外,輝達正投入500億美元建設美國AI基礎設施和AI專用資料中心,儘管全球晶片戰略與美中貿易局勢變化莫測,輝達仍然在領導地位。
大規模生成式AI越來越仰賴「標準化、模組化」與強大產業生態,而非單一企業的閉門造車,特斯拉、蘋果和亞馬遜,業績未見明顯提升,輝達目前的領導地位、技術實力與產業生態,似乎已讓後頭玩家難以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