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帶來生命秘碼!20億年前隕石竟藏類似人類DNA的神秘分子
記者林育如/編譯
科學家們在一塊已有20億年歷史的古老隕石中,驚喜發現了與人類DNA組成部分極為相似的核苷酸結構,這項突破性的發現掀起了生命起源的全新討論。這或許意味著,生命最基本的化學原料,並非單純誕生於地球,而是早在地球生命出現前,就隨著宇宙隕石一同降臨地球,開啟了地外生命起源的新視角。

根據《forumscience.com》報導,這些隕石中發現的有機分子,與DNA裡的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等核苷酸類似,但又帶有獨特的同位素標記和分子結構,證實它們源自宇宙而非地球本身。這支持了「泛種說」(Panspermia),認為生命必需的化學物質可能隨著小行星、隕石從宇宙飄向地球,成為生命化學的先驅。
科學家解釋,這些有機分子是在星際分子雲中經過輻射作用,逐漸合成;或在隕石內部與水反應產生,甚至在小行星碰撞時高溫高壓下誕生,猶如宇宙實驗室中的化學熔爐。這種宇宙化學的連續性,顯示生命的基石其實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產物。
這次發現讓人聯想到1969年澳洲穆爾奇森隕石的震撼發現,當時科學家發現其中含有超過90種胺基酸,顛覆了生命分子只在地球形成的觀念。如今透過質譜儀和同位素分析,科學家更能精確辨認隕石中的DNA類似分子,並嚴格排除地球汙染可能。
延伸閱讀:
廣告上太空?俄羅斯航太拚金援 聯盟號老將難續命
超級太陽「龍捲風」來襲?美國提出四衛星聯隊提早警告計畫
天文學家首度捕捉「嬰兒行星」誕生瞬間 WISPIT 2b親手雕塑它的星際搖籃
這一切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是否地球獨有,更推動天文學家擴展對可居住行星的定義。即使位於傳統可居住區域外的星球,只要能受到隕石帶來的有機物供應,也可能具備生命孕育的潛力。火星、土衛二與木衛三等天體近期發現的有機分子也呼應這一觀點。
不過,從這些分子走向真正有生命的自我複製生物,仍是未解謎團。科學家正探索熱泉、礦物表面催化、潮汐濕乾循環等條件,尋找讓分子「活起來」的關鍵環境。未來,NASA和ESA的樣本返還任務將帶回更多原始隕石與彗星樣本,助力破解生命起源之謎。
這項發現挑戰了我們對生命獨特性的傳統認知,暗示生命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化學現象,或許我們只是浩瀚宇宙中千千萬萬生命的其中一環。也提醒太空探索時須嚴格防止污染,保護這些宇宙生命化學寶藏。
20億年漂泊宇宙的隕石,終於揭示生命化學的宇宙密碼:生命的分子,不只是地球的奇蹟,而是整個宇宙共同編織的奇幻故事。未來隨著研究深入,我們或許能見證化學走向生命的壯麗轉變,打開宇宙生命的新篇章。
資料來源:forumscie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