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顧BN 3

108課綱實施至今已經四年,問題也一一浮現,包括大學教授及教改團體都不約而同提出警訊,恐對人才培育造成重大影響,課綱及政策又該如何靈活調整適用。1111人力銀行與立委張其祿、立委陳培瑜以及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共同主辦科技人才教育公聽會-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

S 64413702 1024x768 1
前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 張其祿

張其祿:課綱精神勿忘基本功

身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的張其祿表示,現今國內中等教育,並未改善學生課後前往補習班加強學業現象,顯示國高中生完全無法因多元適性升學管道而減輕壓力,「所以課綱適用的試行評估與緩衝設計更為重要。」而教育部能否掌握到各大專院校課程與辦學內容,有無順應108課綱調整,可能也會成為近期某些大專院校退場遠因。
張其祿指出,任職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特聘教授的他,對課綱議題責無旁貸,甚至預估明年大學新生少於20萬,整體更低於90萬,「到了117學年度,預估屆時大一的人口只有15.7萬人,量已經岌岌可危。」

陳學聖:教育不能重來 提3大建議

陳學聖表示,30幾年教政當中,教改太頻繁,請教育部暫停教改10年。現今,讓學子、老師一直在學習新的,不是件好事。讓孩子廣泛學習,卻會變成讓學習淺薄化,老師教不好、學子也學不好。

對此,陳學聖提出3點建議:第一點:教改停止10年,讓孩子、老師可以安養生息;第二點;不要做先知的角色,放手讓產業界、教育界自己找出出路;第三點:關懷偏鄉弱勢孩子的就學機會,不要讓他們也失去技體體系跨出一步。

S 64413710 1024x768 1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集人陳學聖
1041965 1024x768 1
景美女中教師張玲齡

張玲齡:建議課綱學分互調 認可探究與實作幫學生認識自我

景美女中教師張玲齡認為,108課綱雖加重授課負擔,卻也帶給學生更多探索自我的機會,「老師很爆肝,但很開心看到學生認識自己機會變多。」

張玲齡肯定,「探究與實作」確實可讓學生學到真正科學方法和精神,不過也有同學反應基礎學科有限,因此建議評量過程中,能多善用學習歷程檔案來評估,若擔心學生數理能力下滑,難以銜接大學課程,「或許可嘗試將探究與實作改為選修,然後增加自然科目的必修學分。」

戴淑芬: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針對「題綱二:維持科技人才競爭力,政策與課綱何去何從?」議題,不少教師提到教師員額部分,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新課綱有補助終點費,最主要希望能夠引進多元的人才進入校園。補助讓學校找到多元的師資。

基本上新課綱讓教師人力在可負荷情況下相互減輕負擔,並且也補助行政人力,分攤老師的行政工作。

S 64413719 1024x768 1
戴淑芬
擷取
精英電腦人資副總經理 徐永康

徐永康分享科技人才所需軟硬實力

Michelle Lin指出,根據AWS調查統計,台灣具備AI技術和專業知識的人才將獲得高達39%的薪酬漲幅,且不是只有技術人員,所有類型的員工都參與其中,非技術相關員工的AI工具使用率將增加1.6倍,增幅高於技術專業(1.4倍)和技術相關(1.5倍)員工。

生成式AI必備的技能非常廣,裡面包含政府單位、機器學習,還有transformation to model等內容,所以有相對應的認證顯得更加重要。AWS今年推出新的認證,有相對應的課程與專案可以幫助大家拿到認證,等級一共分成基礎級、助理級、專業級、專家級。

陳竹亭:108課綱仍有3大問題需改善

陳竹亭表示,自己在台大化學系任教時發現,該系曾有80%學生進入半導體領域就業,「就連理學院也有不少學生進到台積電,所以多元智能非常重要。」因此不能單靠普通教育,而是看能否活用多元智能來達成適才適用的目標。

針對108課綱「探究與實作」科目,陳竹亭說明,該課程著重在建構學生思辨,進而訓練學以致用的能力,「不希望看到學生只會片段式記憶,而問題導向學習(PBL)教育法更是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方法。」不僅彌補產學之間差距,也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元素。

S 12501671
陳竹亭
張耀文 1024x771 1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 張耀文

張耀文:調整必修學分數、重塑公義考招制度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上台首先強調討論教育問題無分黨派,談的是科學邏輯,秉持正直誠信。教育的考招原則就是要「公平、多元、簡單」,但要注意的是理想與實務要兼顧,不能理想很美好,現實相當骨感。

他引用一些數據指出,今年指考近27%是重考生,高三學生虚度人生,休學比例一路飆高,而且還沒看到上限。疫期前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出國,而且暴增。現考招被稱為賭博式的考招,讓學生無法適性選擇,也讓補習班、私立明星高中興起。

莊福泰:教育必須經時間實證 員額改善是必要的

莊福泰校長指出,有關自然科的固定必修只有剩下12學分,當時自己正在擔任自然課綱的委員,確實非常擔心。因為自然科是一個需要實證、及需要探究過程的教學。不單是學分的問題,事實上是教學時數不足夠的問題,以及整合性是否做得很好的問題。這其實都需要足夠的時間,當時,我認為在固定必修的部分,自然科要跟社會科一樣的學分數。

另外,談及考招部分,在指考固定必修範圍這想法可再加以討論。當時他疑惑的是,自然科與社會科的時數為何要這樣的比例去配置,是否有經過實證的研究?教育必須有實證去研究,而不是用政治的討論去決定誰的時數要多少。

莊2
高雄中學校長 莊福泰
陳明恩 1024x581 1
社團法人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常務理事 陳明恩

陳明恩肯定素養、實作、跨領域面向

針對公聽會「數理能力弱化中,真是課綱惹的禍?」的議題中,陳明恩首先廚師做菜來比喻舉例,倘若要做一桌菜給不同胃口的人吃,該如何料理?以同樣思維來談教育,半導體、台大,這只是群體裡面的一部分人,今天要辦教育,是要針對少數人,還是對大多數的胃口來思考這議題?

 

陳國祚:選修得搭配升學制度並行

陳國祚表示,若一門學科的課程規劃,若沒有設置期中考和期末考,較難以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大家不要把考試想得那麼可怕,考試其實就是人家問你問題,你再根據問題提解方。」並以職場為例,「老闆出問題給員工,要求員工想辦法解決,不也是在給員工考試?」針對改善108課綱,陳國祚大膽建議,可以嘗試多讓學生自主選擇要考試的科目,「這樣學生知道自己目標,便會努力學習。」

擷取 3
光明電子董事長 陳國祚
黃耀南 1024x625 1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 黃耀南

黃耀南:增置人力 「高職3.0」、「高中2.5」

黃耀南點出了幾大問題。首先是考招制度對學生的影響。他指出,每年的3月,有些人學校推薦申請上了,有些人申請入學通過了,一個班級就分成二、三種學生。考上的學生想要做自己的事情,還不確定未來在哪兒的學生則要繼續念書,大概都各占三分之一。老師真不知該怎麼辦?

此外,108課綱強調多元選修、彈性學習跟學生的自主學習,規定要開設1.2-1.5倍的課程讓學生去選修。黃耀南表示,目前根本面臨老師人數不足。對於教育部回應「從108課綱開始已經增置1356位教師。」。對此,黃耀南語氣強烈反問「這是事實嗎?」

108課綱正反意見不一 「學子需求」是關鍵

針對「題綱一討論:數理能力弱化中,真是課綱惹的禍?」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表示,台灣高教育有三害:少子化、廣設大學和政策錯誤等等問題。由於108課綱,張耀文認為對數理能力弱化很明顯。

必修時數下降,導致數理能力弱化。數理弱化是系統性問題,有資源的學生可上補習班補強,沒資源將更弱勢。這些問題都各界關注。

S 17424557 1024x768 1
科技人才教育公聽會-108課綱下的育才危機

論壇回顧

影片畫廊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