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顧BN 6

台灣科技業卓越發展的傲人成就備受全球肯定,除了不斷精進的研發技術外,「人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來的缺工問題不斷,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出席「缺工海嘯 科技人才荒」論壇指出,要解決上述問題,產官學應該正視數位轉型及人工智慧趨勢議題,無論是台企、或外商都在競逐人才。人工智慧發展則從技術研發,到社會信賴並延伸至各行各業,除了社會各界都小心翼翼看待此一趨勢。而且,企業更需要的跨領域人才更需要軟硬系統整合的能力。

林筱玫 1024x768 1
林筱玫

林筱玫:正視薪資、職涯發展 留住優秀人才

對於科技業產業缺工,林筱玫提出以下政策解方,包括鼓勵女性就讀理工、輔導二度就業、職場再訓練增加員工第二專業技能、改變薪資結構、引進國外學者進入台灣學界以深化科技基礎、薪資結構應該為留才、徵才調整、招聘海外白領階級來台等對策。

此外,林筱玫也針對企業端提出提升企業敏捷力,透過企業願景、建立團隊合作默契;增加企業內訓或外訓、實現無障礙的混合工作環境,使工作較彈性、且招聘無國界等解方對策來因應。

產官學提解方:由內而外育英留才吸菁 政策法規串連產業生態系

科技業的從業門檻高、專業性高,以致於合適人才難覓。為解決缺工問題,「缺工海嘯 科技人才荒」論壇3日舉行,專家籲從薪資、職涯、教育、政策等面向提解方。1111總裁林文雄指出,台灣少子化下造成各行各業缺工,尤其科技產業更形嚴重,因此,1111人力銀行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集思廣益,預計將辦理20場論壇、公聽會或記者會共同協助産業解決缺工問題。
針對「台灣科技業缺工現況及解方」議題部分,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直接點出,好的人才要留得住必須建構在具體、可見的職涯的前景及不讓人委屈的薪資,這都是企業內部得重視的問題。

553670 1024x768 1
臺灣大學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中華精測人資長葉惠菁、數位部政策規劃組陳彦廷副組長、1111執行長張瑞雄、光電協會董事長邰中和、1111總裁林文雄、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立委邱臣遠、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天下數位總經理劉鳳珍
IMG 4090 1024x683 1
左起為光電協會董事長邰中和、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1111執行長張瑞雄、立委邱臣遠、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

一解企業求才渴:育人才、重需求、推法案 缺一不可

上半場的主題為「台灣科技業缺工現況與解方」,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執行長林筱玫首先指出,從2015開始推動的SDG議題,要去思考各行各業如何用科技去解決社會的難題;目前數位轉型是產業趨勢,但科技產業在缺乏數據資料及驗證場域的狀態下,最需要能跨領域整合的人才,而台灣能以德國科技產業為借鏡,採取人工智慧策略。好的人才要留得住,需要具體、可見的職涯的前景;同時,薪資問題也是企業需要為人才所重視的。

「後疫」時代招募新策略 新思維、重質量、闢專責 三箭齊發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首先表示,科技人才全世界皆缺,競爭激烈,海納百川、開放態度是關鍵;而在AI時代,如何讓國防部、數位發展部跟上科技前端,是重要的國安議題。人才戰略是重點,政府應該要有專責機構,處理人才荒問題。
臺灣大學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則指出,AI時代工作者必備「接受並改變思維」、「找出AI能取代的工作」、「思考趨勢與價值變化」、「快速提升重點價值」、「開放新價值」等知識與技能,期盼台灣科技人才擁抱不同腦袋,走出新樣貌。而陳縕儂也提醒,後疫情時代,大家早已習慣在家工作的模式,盼企業在這之間取得彈性和平衡,相信能夠更吸引人才的進駐。

IMG 4364 1024x683 1
左起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臺灣大學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

論壇回顧

影片畫廊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