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質生產力」下的科技落後感|漫談【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大談以科技創新為要素的「新質生產力」,由於受到國內經濟低迷影響,在一月份的一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場合,宣稱不惜集中全國人力物力來發展「彎道超車」的新科技,也反映出美中科技戰開打以來,習近平對於中國科技落後的焦慮感。

示意圖:取自123RF

習近平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也被中國官媒高調報導,吸引各地方政府與學者專家積極討論。《證券日報》二月份的報導直接指出,地方政府正在思考「謀劃新質生產力的破題之法」。而事實上,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便一語道破。

更多新聞:中國AI課程詐騙啟示錄|漫談【主筆室】

「新質生產力」說穿就是抵抗美中科技戰的「護國心法」,為了回應美國與同盟友邦施加壓力,針對科技創新、國企改革、三農問題到智慧財產權,企圖整合並解決所有問題的配套措施,這類的政策包裹統稱為「高品質發展」。隨著科技戰暴露中國在科技領域跟美國之間的真實差距,迫使習近平致力於科技創新的國家發展路線。

美國給予中國進行科技壟斷,相比技術落差難以追趕的半導體領域,中共中財辦曾明確提出「新質生產力」著重推動的產業,未來將以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為主。中國出口這三大類夯產品,不僅具有指標意涵,2023年出口額更高達1.06萬億元人民幣(約1476億美元),難怪成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底氣。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資訊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恒青則抱否認觀點,放眼全球科技創新與發展模式都是「市場決定論」,人們因應市場需求發揮創新能力,最終再交由市場以良幣驅逐劣幣,商轉過程從來不是政治階層單一透過宣導手法便一蹴可幾。   

習近平對於中國科技落後的焦慮感已經溢於言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中美科技戰的因應心法,就以目前太陽能電池等的出口成績,加入創新科技作為國家發展路線不無可能,就看中國如何以政治經濟突圍市場經濟。

瀏覽 1,899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