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重視臺灣 晶片外交有必要嗎?|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行政院去年核定「晶創臺灣方案」讓國科會向全球科技人才發出英雄帖,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臺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政策是轉骨良方,可以擘劃未來前景,當韓國三星傳出內部動員搶奪台積電代工,輝達(NVIDIA)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再次重申臺灣處於技術供應鏈中心,三星事件已凸顯出晶片外交是否真有必要。

圖片來源:取自123RF

晶創臺灣全球徵案對於外交本身究竟能夠獲得多少利多無從得知,反觀護國神山台積電股價卻是屢屢創下新高,AI臺灣供應鏈包含台積電,廣達、華碩、技嘉、緯創、緯穎等,都已展現市場韌性,三星選在此時叫陣輝達,恐在520兩岸嚴峻之際威嚇黃仁勳。

更多新聞:軍事概念革命 水下「狼群」成顯學|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蔡主筆表示,黃仁勳發言有意緩解兩岸緊張局勢,由於被問美中競爭與兩岸緊張議題,黃仁勳仍表現出對台積電的堅定信心,甚至公開表示「如果沒有臺灣,我們很難服務客戶,所以科技業非常仰賴臺灣,也會繼續依賴一段時間」。凸顯晶片外交前提需要企業支持,刻意避談美中角力的敏感問題。

美中角力下的臺灣透過技術輸出換取國際支持,但是囿於國內本身人才短缺的結構問題,晶創臺灣全球徵案要在國際尋覓人才,還要號召優異創新企業在臺落地!即便立陶宛、匈牙利等12個國家表態支持,殊不知,恐讓臺灣人財兩失。

「晶創臺灣方案」要打造成世界IC設計重鎮國家,還要人才技術的相關培育,十年斥資台幣三千億元經費,宣稱發揮矽島實力還要迎上生成式AI浪潮,政府已經投入120億元點火布局。但事實上,恐怕將會淪為一場虛幻外交。

晶片外交的突圍戰術確實只能站上國際舞台的虛晃地位,雙邊一旦開展合作必然會有衝突項目,如果一味尋求國際站隊、打造對抗中國民主聯盟、無視臺灣缺工缺才,政府出人出錢忽略自身利益,也將背離長線外交的務實政策。   

三星事件凸顯晶片外交的是否有必要性,黃仁勳相信臺灣確實撫慰人心,尤其身在美中角力的敏感時刻,政府出人出錢友好國際爭取支持,一旦走入另一虛幻外交,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瀏覽 5,201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