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美關稅高於日韓 亞太商工總會:產業競爭優勢盡失、代價仍是未知

記者孟圓琦/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自7日起,對於「臺灣輸美商品」課徵20%+N的稅率,並指稱是「原有稅率再加20%」,引發全國譁然。《科技島》專訪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時指出,這項政策衝擊最大的並非稅率最高的產業,而是應留意在美國市場原本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是否相比日韓最具備競爭態勢,也直指「機械工具機業」首當其衝。

Gemini Generated Image 19kkr19kkr19kkr1
(圖/AI生成)

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認為,政府讓企業自行因應關稅的做法令業者感到為難,許多企業原本信任政府能談到不錯的關稅,我國談判團隊更是在出發協商前,就設定了「關稅不高於日韓」的目標,然而現在臺灣的關稅不僅高於日韓,而且又加上MFN(Most Favoured Nation,最惠國待遇),使得臺灣產業價格競爭優勢盡失。他進一步分析,相比日本的話,他們除了已經去談的15%,且不額外疊加MFN;韓國因十年前已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MFN亦不見得適用。「所以日、韓的部分,我認為關稅的天花板應該就是15%」,臺灣卻是20%+N,對傳統產業造成巨大衝擊,然而,這其中衝擊最大的,不是看20%+N之後誰的關稅最高,而是應該要看該產業在美國市場中,是不是相較日韓是最具備競爭態勢,並指出「那就是『機械工具機業』了」。

延伸閱讀:
關稅20%疊加影響競爭力 機械公會籲:政府應放手讓新台幣貶值
美國、中國關稅持續休戰 川普宣布再延長寬限期90天

眼看如今很多工具機業者已面臨放無薪假的困境,他分析,主要原因在於第一季拉貨動能趨緩,加上第二季新台幣強勢升值,種種不利因素疊加,使得產業雪上加霜。對此,政府已承諾協助業者開拓更多潛在市場。

針對決策者是否事前掌握疊加關稅消息,邱達生認為,最可能知情的是高度關注稅率變動的工具機業者,以及必須進行景氣預測和情境分析的民間智庫。他舉例,若各行各業都已掌握狀況,日本代表便不會在得知需疊加關稅後,緊急回頭與美國重新談判。他補充,部分行業如農漁產品,原本對美關稅為零,其出口挑戰主要來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嚴格檢驗,而非關稅。因此,這些產業對關稅議題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因為平時並不會針對關稅議題如此關注,有些行業本來在美國的關稅較低、之於該產業的訂單跟出口不構成太大的衝擊和影響,比如說像農漁產品本來是零關稅,且在美國市場面臨的是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這類高強度的檢驗程序,首要重點反而不是關稅。

邱達生總結,臺灣產業的價格競爭力已因新關稅受到衝擊。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們這個20%+N的關稅,不是不用付出代價就拿得到,而是『不曉得付出什麼代價』」,他也舉例越南的20%+N是零關稅換來的,但臺灣國民至今仍不清楚到底是如何從32%+N降到20%+N,這中間換得的代價為何?這項一直以「保密協議」做回應的代價,可能將影響到我國未來整個中長期經濟發展,各界需密切監督政府如何應對,未來方有更明確的方向應對。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