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大翻轉!戴中興:下一代工程師要讓建築「會呼吸」
媒體中心/台北報導
全球暖化推升極端氣候挑戰,建築工程界也正迎來深刻變革。CarneuBIM 碳建築智慧平台創辦人、台灣品牌永續藍圖學校校長戴中興,受淡江大學工學院與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邀請以《讓建築變大樹》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從「淨零碳排證照、ESG 與永續工程」三大脈絡,分析未來十年工程產業將面臨的挑戰與轉型契機。

本次講座由《淨零碳排證照與 ESG 商機》課程主辦,淡江大學指出,希望透過具產業實戰經驗的講者,讓學生能在學期間掌握全球淨零法規、永續治理與工程數據化等趨勢,強化工程教育與產業需求的接軌。
戴中興在演講一開始即指出,全球平均溫度較 1897 年已上升 1.66°C,2024 年更刷新歷史新高。他強調,極端氣候加劇、都市熱島、洪水與海平面上升,都使工程產業直接站在氣候衝擊的第一線,「工程不再只是算結構,而是要面對一個被升溫重塑的世界。」他提醒在場學生,未來的工程師將不能僅具備傳統營建能力,更要能理解碳治理、能源管理與 ESG,「世界不再需要只會蓋房子的工程師,而是懂得永續語言的工程師。」
隨著 2050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共識,台灣亦同步推動相關法規,工程人才的能力門檻正在快速提升。戴中興指出,未來工程領域的核心能力將建立在 BIM、ESG 與淨零碳排證照三大基礎之上。他直言,未來企業面試時的第一個問題可能就是「你會算碳嗎?」這不只是專業技能,更是工程職涯的基本入門條件。
他分析,工程現場未來將同時面對材料與能源成本上升、工期壓縮以及 ESG 與碳盤查等永續法規全面上路的三重壓力,「你們畢業後走進的不是工地,而是一個壓力鍋。」因此,他認為工程教育必須跨域整合永續、數據、能源與碳治理,以因應快速變動的產業需求。
在演講中,戴中興提出一個引發學生廣泛討論的新建築哲學:「建築不是靜止的物件,而是一棵需要呼吸的城市大樹。」他表示,大樹會儲能、創能、吸碳並調節溫度,而建築透過科技與系統化治理,也能達成類似功能。這項觀點正是 CarneuBIM 平台的核心理念。
CarneuBIM 結合 BIM、LCA 與 AI,用數據讓建築第一次能精算材料碳排、優化能源配置、執行低碳設計並模擬各項減碳情境,同時推動建築邁向碳權市場。他形容,CarneuBIM 是建築的「生物大腦」,協助工程產業由高碳排走向淨零治理,「懂 CarneuBIM 的工程師,會是下一個世代的主力。」
展望未來十年,戴中興預測工程界將出現淨零工程師、碳資料工程師、永續 BIM 建築師、CarneuBIM 系統工程師、品牌永續管理師與碳資產管理師等新興職位,這些結合工程、科技、財務與永續治理的跨域人才,將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市場需求。
他強調,未來城市將不再是鋼筋水泥的集合,而是結合低碳材料、再生能源、自動化能源管理與社區韌性設計的永續生態系。「未來的台灣,不是蓋更多房子,而是蓋出會呼吸的城市。」他表示,下一代工程師將是推動這場典範轉移的關鍵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