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25/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台灣成為全球AI產業中心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今日在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宣布多項重大技術突破與投資計劃,強調台灣在全球AI和機器人產業中的核心地位,並揭示NVIDIA從晶片製造商轉型為「AI基礎設施公司」的戰略願景。
NVIDIA重新定義AI產業:從數據中心到「AI工廠」
黃仁勳在演講中提出了顛覆性的「AI工廠」概念,他表示:「這些AI數據中心被錯誤地描述了,它們實際上是AI工廠。你對它們投入能源,它們就會產出極其寶貴的東西,稱為Tokens。」這一全新視角將傳統數據中心重新定義為生產AI內容的製造設施。
「NVIDIA的故事就是計算機行業的再造,也是我們公司的再造,」黃仁勳說道,「我們意識到NVIDIA不再僅僅是一家技術公司,而是一家不可或缺的AI基礎設施公司。」
根據黃仁勳的預測,這個新興的AI工廠和AI基礎設施產業將達到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未來將以生產的Tokens數量來衡量產業價值。
技術突破:Grace Blackwell架構引領AI計算新時代
NVIDIA發布的最新Grace Blackwell GB300系統在技術規格上實現了顯著突破,推理性能比上一代提升1.5倍,HBM記憶體增加1.5倍,網路頻寬增加2倍。該系統採用完全分解式設計,整個機架相當於一個主機板,單機架功耗達120千瓦,需要液冷系統支援。
新發布的MVLink技術更是達到了7.2 TB/s的連接速度,而MVLink Spine交換機提供130 TB/s的全對全頻寬,能夠連接機架內72個GPU。黃仁勳表示,「我們不是在建設數據中心和伺服器,我們在建造AI工廠。」
開放生態系統:MVLink Fusion促進產業合作
NVIDIA宣布推出MVLink Fusion開放平台,允許合作夥伴使用自己的CPU或ASIC,通過MVLink Chiplet與NVIDIA的Blackwell或下一代Reuben晶片集成。這項技術將使不同供應商的元件能夠在MVLink生態系統中無縫協作。
合作夥伴包括LCHIP、Astera Labs、Marvell、MediaTek等ASIC供應商,以及Fujitsu、Qualcomm等CPU供應商,還有Cadence和Synopsys等設計工具廠商。
AI發展新階段:從感知到物理AI的演進
黃仁勳詳細闡述了AI技術的發展軌跡,從12年前的感知AI(識別模式、語音、圖像),到過去5年的生成式AI(生成文本、圖像、視頻),再到當前的Agentic AI(代理式AI)。
「Agentic AI基本上就是數字形式的機器人,」黃仁勳解釋道,「它們具備推理、解決問題、使用工具、與其他AI協作的能力,將成為企業IT的新層次。」
他進一步預測,下一波浪潮將是物理AI,這種AI能夠理解物理世界中的慣性、摩擦、因果關係等概念,是機器人理解和與現實世界互動的關鍵技術。
產品線擴展:從企業級到桌面AI系統
NVIDIA發布了多款新產品,包括針對AI原生開發者設計的DGX Spark桌面AI超級計算機,提供1 petaflop性能和128 GB HBM記憶體;以及更強大的DGX Station,號稱是「單個牆壁插座下能提供的最高性能」系統。
在企業級市場,NVIDIA推出了RTX Pro Enterprise和Omniverse伺服器,採用新的CX8晶片,每個GPU都有獨立的網路接口,實現800 Gb/s的高頻寬GPU間通信。
機器人革命:Newton物理引擎和Isaac平台
NVIDIA與DeepMind和Disney Research合作開發的Newton物理引擎,為機器人訓練提供了高保真、實時、可微分的物理模擬環境。黃仁勳說,「機器人學習成為機器人不能在物理世界中有效地完成,你必須創建一個虛擬世界,讓機器人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機器人。」
公司還發布了Isaac Groot機器人平台,基於Jetson Thor處理器,Isaac Groot N1.5版本已經開源。Groot Dreams藍圖基於Cosmos基礎模型,通過從人類演示和提示中生成合成數據,解決了機器人訓練數據缺乏的問題。
數位分身革命:Omniverse平台賦能工業4.0
NVIDIA的Omniverse平台正在台灣企業中廣泛應用,包括TSMC、Foxconn、Wistron、Pegatron、Delta Electronics、Quanta和Wiwynn等公司,它們正在使用Omniverse構建製造流程的數位分身。
「台灣正在開創軟件定義製造,」黃仁勳說道,「這些公司正在為製造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開發數位分身。」
數位分身技術也延伸到城市規劃領域,Linker Vision和高雄市正在使用數位分身模擬城市場景,通過IoT與物理世界連接,創建實時互動儀表板。
重大投資:台灣AI超級計算機和新辦公室
黃仁勳在演講中宣布了兩項重大投資計劃。首先是與Foxconn台灣、台灣政府和TSMC合作,在台灣建造第一個巨型AI超級計算機,用於支持台灣的AI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發展。
其次,NVIDIA將在台灣新設辦公室「NVIDIA Constellation」,選址於北投士林地區。黃仁勳說,「我們的發展已經超越了現有辦公室的限制,所以我要為他們建造一個全新的NVIDIA台灣辦公室。」
台灣:全球AI產業的戰略中心
黃仁勳高度讚揚了台灣在全球AI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這裡是我們許多珍貴合作夥伴和親愛朋友的家。台灣是最先進產業的中心,是AI和機器人技術的發源地。」
他指出,台灣在全球電子製造業中佔據重要地位,而AI和機器人將徹底改變這個行業,「台灣處於這個非凡機遇的中心」。
產業前景:萬億美元的人形機器人市場
黃仁勳預測,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萬億美元產業。「無論是人類還是機器人,這很可能是下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產業,」他表示。人形機器人的優勢在於可以在現有環境中部署,無需重新設計基礎設施。
企業AI轉型:重塑傳統IT架構
為了將AI引入傳統企業IT,NVIDIA推出了企業AI數據平台(NVIDIA AIQ),專門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的語義查詢。公司與多家存儲行業合作夥伴合作,包括Vast、Dell、Hitachi、IBM和NetApp,將AI功能集成到其平台中。
NVIDIA還與Crowdstrike、Dataiku、DataRobot、DataStax、Elastic、Nutanix、Red Hat、Trend Micro等企業軟件供應商合作,共同將AI引入企業IT環境。
結語:AI基礎設施時代的來臨
黃仁勳的演講描繪了一個由NVIDIA技術驅動的AI基礎設施時代,這個時代將重新定義計算、改變產業格局,並將台灣置於全球AI和機器人產業的核心位置。
黃仁勳總結指出,現代電腦已經不再是一台PC或一台伺服器,而是整個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運行一項工作,操作系統也將發生變化。」
隨著AI工廠概念的推廣、物理AI技術的發展,以及台灣在全球AI生態系統中地位的確立,NVIDIA正在引領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這場革命將重塑我們對計算、製造和智慧系統的理解。
瀏覽 13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