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Meta科技巨頭「喊卡」無效 歐盟AI新規如期上路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全球AI快速發展,各國也加速推出監管機制,美國、英國等國積極討論AI規範,歐盟已經率先端出史上最嚴格的AI法案,儘管全球超過百家科技公司,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Meta、法國新創Mistral AI、半導體大廠ASML等,日前聯名致函歐盟,呼籲延後AI法案的實施,歐盟官方卻選擇強硬回應,堅持法案將如期推進,沒有任何暫停或寬限。

延伸閱讀:
認了!英特爾前CEO季辛格坦承AI策略失誤 IDM 2.0策略恐生變
讓全球AI模型「夠台」 IMA推Taiwan Tongues、打造AI語料庫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Thomas Regnier在7月5日明確表示:「沒有暫停,沒有寬限期,沒有停止時鐘。」全球科技產業的高壓競爭,讓科技巨頭集體反彈,科技公司普遍擔心歐盟AI法案所設下的高標準,會讓歐洲在AI競賽中落於人後,讓資金和人才外流,Meta、Alphabet等美國大廠,與Mistral AI等歐洲新創,難得站在同一陣線,認為嚴格的規範將拖慢產品上市速度,削弱市場競爭力。
歐盟AI法案被外界視為全球最嚴格的監管措施,採用風險分級管理模式,根據法案內容,對於被認定為「不可接受風險」的AI應用,例如用AI操控人類行為或進行社會評分(類似中國的社會信用系統),將全面禁止。
至於在人臉辨識、生物特徵識別、教育、就業等高風險領域,開發者必須將系統註冊在歐盟資料庫,經過風險與品質審查,才能合法進入市場,針對一般用途的AI,則規定必須符合透明度與安全性的要求,並確保這些技術不會被濫用,此外,歐盟還要求AI開發商公開訓練數據來源,並設有高額罰款機制,違規者最高可被處以全球營收7%的罰金。
歐盟的態度相當明確,AI發展必須兼顧倫理與社會責任,歐盟內部市場專員Thierry Breton強調,這套法規的目的是確保AI技術「可信任、可控、可負責」,而不是打壓創新,他認為,只有建立起明確的規則,歐洲才能在未來的AI產業中贏得民眾信任與國際競爭力。
隨著法案如期上路,全球AI企業勢必會調整產品設計與合規策略,歐盟這一步,或許會在短期內讓部分歐洲新創感到壓力,但長遠來看,將為全球AI產業帶來更明確的遊戲規則。
AI監管時代正式啟動,歐盟這次選擇當「世界規則制定者」,也讓全球科技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路線。
瀏覽 6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