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Google的終結嗎?ChatGPT每日查詢次數破25億 已改變網路使用習慣
記者彭夢竺/編譯
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這週訪問華府,帶來了精心策劃的訊息,AI已顯著提升數百萬美國人的生產力,而他的公司將透過普及AI來維持其「民主性」。在華府熱烈討論AI監管之際,Altman將OpenAI的ChatGPT定位為推動全民進步的引擎,而非令人畏懼的Google顛覆者。一位熟悉Altman想法的消息人士透露:「這並非要阻止顛覆,而是將其交付到人們手中,讓他們有機會從中受益。」
ChatGPT搜尋量驚人成長直逼Google市佔率
根據外媒《gizmodo》報導,OpenAI表示,ChatGPT目前每日處理高達25億次查詢(prompts),其中美國地區每日就有3.3億次。僅僅8個月前,這個數字還是每日10億次。相較之下,Google每日處理約140億至160億次搜尋。這意味著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OpenAI的對話式AI處理量已達到全球最大搜尋引擎的六分之一。
搜尋習慣變革 AI工具取代傳統搜尋引擎?
數10年以來,「Google一下」幾乎等同於搜尋。
行銷研究員Rand Fishkin針對Datos的最新分析顯示,這種習慣已根深蒂固。2024年,美國活躍的桌面用戶平均每月執行126次獨特的Google搜尋,內容涵蓋從「Facebook登入」等導航查詢,到購物、新聞和在地資訊查詢。
然而,像ChatGPT這樣的AI工具正開始蠶食這種習慣,而且不只侷限於進階用戶。一小群但日益增長的用戶正在將AI作為搜尋引擎的直接替代品,要求其尋找、總結或創建答案,而非瀏覽一堆藍色連結。
Fishkin 指出,儘管大多數用戶尚未完全放棄Google,但這種威脅已足夠真實,促使Google防禦性地推出了自家的AI驅動「搜尋生成體驗」(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甚至為偏好傳統連結的用戶提供了「網頁」分頁。
延伸閱讀:Google、OpenAI拿下數學奧林匹亞金榜 證明推理解題不輸人類
Google的兩難 營收與聲譽面臨風險
這對Google而言至關重要。Google的核心業務是搜尋廣告,去年創造了1,750億美元的收入,佔其總收入3,07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如果即使是一小部分高價值搜尋轉移到ChatGPT,Google的經濟引擎將面臨重大的長期風險。該公司正斥資數10億美元將自家的Gemini AI整合到搜尋中,但這項策略面臨兩大困境:
- 自噬效應(Cannibalization):AI生成的答案可能會減少廣告點擊次數,直接削弱其主要收入來源。
- 聲譽:Google匆忙整合類似功能,恐有模仿OpenAI而非創新的嫌疑。
OpenAI的未來願景 打造「世界的智囊」
Altman的華府之行不僅是為了炫耀。他正試圖在「AI將奪走你的工作」的悲觀論者和「AI將拯救世界」的樂觀主義者之間,開闢出一條第三條道路。他的經濟論點是,AI是一種生產力驅動因素,應該廣泛普及,而非被少數公司或政府壟斷的工具。
OpenAI押注ChatGPT將從一個新奇事物演變為用戶日常工作、購物和創作的實用工具。用Altman的話來說,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的智囊」(brain for the world),其智能「便宜到不必計費」。
搜尋之戰對用戶、創作者與社會的影響
ChatGPT與Google之間的競爭,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體驗網路的方式。
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會獲得更快、更對話式的答案,但代價是看到更少的多樣化連結和觀點。AI 可能會比搜尋引擎更加集中資訊權力。對創作者和企業而言,Google的主導地位曾經意味著針對單一演算法進行優化。
AI驅動的搜尋意味著內容可能會被摘要並剝奪歸因,除非建立強大的防護措施。這對已經為流量而戰的出版商來說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威脅。對社會而言,Altman認為民主化是關鍵,他提問,經濟蛋糕該如何分配?但AI也帶來了錯誤資訊、偏見和經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的風險。
搜尋的未來 巨頭地位面臨前所未有挑戰
我們可能正在見證自智慧型手機以來,網路行為的首次重大轉變。Fishkin仍然懷疑AI會在短期內取代大多數人的Google,但他承認早期採用者正在展現可能性。如果ChatGPT今天能夠處理Google六分之一的搜尋量,那麼當AI原生搜尋被內建到我們的手機、汽車和語音助理中時,會發生什麼?
Google不會消失,但其曾經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自Yahoo和AltaVista時代以來,首次面臨壓力。這場未來搜尋之戰,關乎網路資訊是保持開放和分散,還是會崩潰到少數強大的AI驅動平台手中。
資料來源:gizmodo
瀏覽 557 次